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8日
六公司高效配置新质生产力人才资源
文章字数:1,015
  昆明讯 2024年,六公司成功认定为第二十七批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顺利通过昆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申请快速预审”主体备案,荣获省级科技奖4项,获得省部级工法
  13项,获得专利授权20项。这是该公司2024年以来通过“四个坚持”高效配置新质生产力人才资源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坚持产业引领,在制定人才战略上谋实策。六公司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制定了公司《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和《科技人才建设方案》,加强新质生产力科研力量的打造和科技专家的培养,全面面梳理公司技术人员,搭建科技人才培养梯队,提升科技人员综合素能。在人才战略上为新基建、智能建造、海绵城市、绿色低碳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内外并举,在壮大人才队伍上出实招。六公司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前沿交叉领域,加快急需紧缺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高水平复合型新质人才的内部自主化培养和外部合作培养。按照企业主营业务和发展需求,设置了专职副总工负责加强科技工作管理,组建研发团队,开展新质生产力科研攻关,加强新质生产力科研人员的自主培养。与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领先企业加强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
  2024年与中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与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牵引,在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实功。六公司围绕推动“科技攻关、万众创新”,聚焦“效益提升、价值创造”,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深入挖掘人才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创新创效”潜力。充分发挥重大创新项目的牵引作用,依托“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推进卓越总工队伍建设计划,培育建设创新人才梯队,系统化塑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2024年创建创新工作室4个,培养新质生产力技术骨干30余名,各类创新成果创效转化1000余万元。
  坚持考核驱动,在激发人才活力上求实效。六公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压实创新责任,释放人才的创新潜力和活力。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开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先进典型人物的选树,将创新人才的科技创新成果纳入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提拔等进行考核考量,激发人才在干事创业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通新质生产力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发挥了人才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持续创新。 (巴云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