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31日
古镇与高铁的千年之约
文章字数:715
  傅卫军
  沂河拐弯处,马头镇的青砖灰瓦枕着涛声睡了千年。唐槐宋柏的年轮里拓着驼铃的纹路,元代的漕船在明清碑刻上撞出涟漪。郯子庙的飞檐挑起半阙残月,檐角铜铃叮当,恍若还在点数着运河码头的帆樯。
  正月里外出打工的小伙在心底盘算:“去临沂坐高铁得多花时间,到新沂坐高铁转车又费事。”而在外读书的姑娘把车票收进绣囊,背面写着“此心安处是吾乡”,可皱痕总比归期先爬上纸面。多少留守儿童期盼远在他乡的父母经常回家,而那辗转迂回的归乡路程,浇灭了多少回家的热情。张记糁铺的油灯亮得比启明星还早,蒸汽在玻璃窗上画满蜿蜒的线,像极了永远理不清的换乘路线。出行不便,早已经成了马头古镇人心里的一道坎,隔断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直到那个霜色清亮的黎明,集团公司的蓝色旗帜插进了麦田。打桩机的轰鸣惊醒了沉睡的明代驿道,北斗测绘仪的红光点在唐代银杏树上跳舞。穿绿色工装的汉子们把经纬仪架在古戏台前,热心的镇长捧来家酿的黍米酒,说这酒封了六十年,就等给修路的英雄洗尘。工地围挡上渐渐爬满紫藤,钢筋水泥的骨架里嵌着沉睡千年的瓦片,穿冲锋衣的工程师和拄拐杖的老石匠蹲在青石板边比划,激光垂准仪的光束投在清代拴马桩的凹痕里,恰似续写中断百年的刻度。
  银杏叶黄了又青,轮回着四季的更迭,人们迫不及待,仿佛已经看见第一列运行列车携着晨风掠过古镇,车窗映出运河故道的波光,钢铁长龙正沿着时光的褶皱游进史册新章。从此,家乡不再是远在天边的地方,外出的游子无需再为漫长的归途而心生彷徨。恍惚间,老人们说听见了久违的船工号子,年轻人在站台轮廓里望见云轨接天的模样。而我只看见,那些曾经在颠沛路上走散的身影,正乘着中国速度,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奔向比运河更辽阔、更远大的远方。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