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深入了解高质量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强调要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步伐,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再次点燃了广大工程建设者的奋斗热情,也让我们回想起那段在黄河之畔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的建设时光。那是一项国家工程,也是一段铁军荣光——中铁上海局七公司参建的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晋陕黄河特大桥,正是“千里秦晋一日还”的关键枢纽与桥梁技术的代表作。
一桥飞架晋陕间构筑黄河发展新通道
晋陕黄河特大桥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与陕西省合阳县之间,全长9969米,桥面高度达50米,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跨越黄河最高、最长的桥梁,被誉为“高铁黄河第一桥”。大桥于2010年3月开工,2014年7月建成投用,是大西铁路客运专线一桥三隧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贯通晋陕、联通西北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大桥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大同与西安的时空距离,真正实现“千里秦晋一日还”,让交通不再受限于黄河天险,有效促进人员流动、物资流通、信息互通,为山西、陕西两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桥通之处,产业聚集,经济活力加快释放。大桥不仅助力山西“北联京津冀、南接中原群”的区域定位,也带动沿黄城市群协同发展,为陕北能源输出、关中都市圈扩展提供了高效支撑。桥梁挺拔俊秀的造型与黄河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已成为黄河之上新的文化地标和交通纽带,更成为沿线人民群众口中的“振兴桥”“幸福桥”。
攻坚克难破天堑跃出高铁建设新高度
作为大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晋陕黄河特大桥的建设任务极为艰巨。主桥横跨黄河主河槽,地质以深厚饱和砂层为主,桩基需穿透多个不稳定层位,施工难度远超常规。为确保桥梁基础安全稳定,项目采用直径2.0米、有效桩长92米的钻孔灌注桩,在黄河滩涂高水位、高冲刷、高塌孔等极端条件下,项目团队统筹部署、攻坚克难,反复试验成孔工艺和护壁配比,成功化解复杂地层带来的风险挑战。全桥共完成钻孔灌注桩2950根,检测合格率100%,其中一类桩占比高达98.85%,为后续主桥结构施工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支撑。
此外,大桥结构类型多样,全线采用32米剪力箱梁、48米截断拼装剪力箱梁、2×108米加劲钢桁组合结构、2×48米连续梁等五种梁型结构,结构形式转换频繁、施工精度要求极高。其中48米截断拼装剪力箱梁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首次大规模采用,为适应超长拼装、高精度控制等要求,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1700吨下沉式截断拼装架桥机,破解了传统设备作业受限的难题,在装备创新和工艺控制方面实现“双突破”,为高铁重型梁体施工提供了成熟经验和自主方案。
铭记嘱托再出发续写七铁精神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山西,再次强调“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我们建设者奋力开新局指明了方向。回望晋陕黄河特大桥建设历程,我们用近5年时间完成了跨越千米黄河的光荣任务,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军精神。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八纵八横”高铁网加速成型,交通强国建设正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以晋陕黄河特大桥为坐标,在推动新一轮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继续发扬能吃苦、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持续攻坚科技创新,锻造更多“高铁精品桥、央企示范线”。 (金奥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