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5日
记忆中的年味
江涛
文章字数:1,280
  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可谓是凝结了中华民族和谐友爱的民族情结,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其独特地位不可替代。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年味。历代文人墨客均以此为题,津津乐道,于是年在他们笔下变得具象化。有苏轼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守岁场景,有罗昭隐的“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的祭灶风俗,有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绝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氛围……
  我记忆中的年味,似乎并不全然定格在那些宏大而庄重的传统仪式上,反而对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这些活动的印象并不深刻,尽管这些习俗无疑是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反,我的思绪更多地缠绕在那些细微却充满温情的小故事上,它们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那段岁月,让年味变得格外鲜明而生动。
  年味在秘密花园里。瑞雪兆丰年,春节总是伴随着雪花的到来,将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大雪后的梨树林,月光反射在雪上,照亮了整个夜空,于是这里就成了我和小伙伴的秘密花园。只需要随便找一个小坡,把厚厚的积雪踩实,就成了我们的“滑梯”。小伙伴们总是奇思妙想,一个纸壳,或者一个木板,甚至直接用鞋子,就可以充当滑雪板了。三个人轮流坐上纸板,友谊简单而又真挚。经常和小伙伴们经常疯玩到十二点,忘记了回家。非要被爸妈扭着耳朵才肯乖乖跟着回家。
  年味在父亲写的春联里。过了小年,腊月已经走得深了,年的味道扑面而来。父亲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大字写得很好。每到春节前几天,父亲总是从集市上买了红纸、墨水和金粉,准备写春联。于是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帮忙折叠和裁剪红纸。父亲总是提前计算好门窗所用的条幅,横的竖的方的,红纸丝毫不会浪费。父亲又翻出那本泛黄的对联本和洗得发白的毛笔,开始挑选适合的春联句子,甚至让年少识字不多的我也选择几个。将裁好的红纸叠成方格抖开,铺在饭桌上,毛笔喂足墨水或者金粉,父亲大手一挥,一个福字呈现出来,春联写了起来。我同时负责帮父亲把写好的对联摊在地上晾干,对联铺满了整个堂屋,无从下脚。那个夜晚,墨香伴着我们入睡。
  年味在母亲炸的丸子里。除夕前几天准备各种油炸的熟食,是老家村里家家户户多年延续下来的传统。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零食很少,年前炸丸子是我们小孩子极其期待的。剁好肉馅,加上白萝卜和粉丝,加上调味料,丸子的馅就拌好了。到了开炸的时候,父亲负责往灶里添柴,母亲负责将馅料搓成一个个小球,放到烧热的油锅中。整个厨屋很快就飘满了油炸物特有的诱人香味。等小球们一个个炸至金黄,慢慢浮到锅面。母亲就轻轻把它们捞起来,放进铺着报纸的竹筐里。不等母亲发现,第一锅丸子已经被孩子们瓜分完毕。如果奶奶看到了,就会在一边喊:“哎哟,你们吃完了!过年待客就没有了!”
  一转眼,当年被父母揪着耳朵喊回家的我们,糊了一脸墨水的我们,踮着脚偷吃丸子的我们,也都到了当年爸爸妈妈的年纪。而记忆中特有的最温情、最美好也最难以取代的年味,是无论我们在全国各地都能被勾起温暖回忆、对团圆多几分迫切渴望的年味。
  今年的春节已经不远,独属于你的年味又将是哪种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