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冶山的晨雾还未散去,一公司宁淮铁路5标项目的青年志愿者就带着工具来到了石柱林村。正值植树节,他们要在村里栽下桂花与紫薇树苗。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十五名“萤火虫”青年志愿者已在山坡上忙碌了起来。
这是宁淮铁路5标项目打造“萤火虫”青年志愿服务品牌的日常剪影。自2023年初进场以来,项目党总支以“党建+团建+志愿服务”三维联动模式,在铁路建设沿线播撒温暖,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次,惠及沿线三个街镇的村民,用青春担当构建和谐企地关系。
党建引领:照亮志愿服务的“航向灯”
在宁淮铁路项目党建活动室,一份《党建共建协议书》陈列在展示架上。两年前刚进场的时候,村民因征地补偿的问题拦在钻机前的场景历历在目,严重的时候,三拨村民在不同的工点同时阻工。“老百姓对征拆补偿期望太高,对工程建设存在误解,正面碰硬只会激化矛盾,我们必须找到情感共鸣点。”党建共建座谈会上,各方达成共识: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打破隔阂的突破口。
党总支牵头成立“萤火虫”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召开政工例会研究志愿服务计划,每季度联合地方政府、社区开展需求调研,每半年共建各方共同总结经验。在街道和社区协调下,项目部先后确定了20余项民生需求。
“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温暖传递。”团员青年王爱国记得,当他带着志愿服务小队和挖掘机为村民疏通排水渠的时候,耳边总能听到亲切的问候:“胖子,我们家葡萄可甜了,多摘点带回去吃;要清塘了,抓几条大鱼带回项目部……”那一刻,“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具象化了。
梦想改造:托起希望的“爱心小屋”
在六合区龙池街道龙池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殷终于有了新房间,白色的墙壁上挂着为他定制的黑板,崭新的书桌上摆放着志愿者捐赠的文具还有他最爱的奥特曼相框。小殷为单亲家庭,家境较为困难,家里房子为农村自建房,房龄老,16.56平方米的房间,墙面破损严重,家具老旧。这是“萤火虫”志愿服务团队实施的“梦想小屋”计划第一个作品。
项目团支部书记展示着施工日志:“5月25日,清空房间物品,线槽开槽;5月27日,地面贴瓷砖;6月2日,刷顶面漆并安装护墙板;6月18日,安装衣柜、床等家具……”全程跟踪每个细节。“所有涂装材料必须环保,家具全部使用实木板材”项目安全总监监督施工,确保改造后“爱心小屋”高质量验收交付。
“长大以后,我也要当工程师,造大桥。”参观完宁淮铁路跨滁河斜拉桥施工现场,小殷坚定地说道。为提升帮扶实效,志愿者们还定期带着慰问品前往小殷家中进行心理辅导,交流学习情况,利用周末时间,带他参加江北新区“踏青龙之谷,实践探奥秘”社会实践关爱活动,帮他建立自信,走出困境。
双向奔赴:构建企地融合的“连心桥”
宁淮铁路5标项目地处南京市六合区境内,全长约17.5公里,其中宁淮铁路正线长9.3公里,沪渝蓉高铁线路长度为8.2公里。宁淮铁路外包沪渝蓉高铁引入六合西站。沿线苗木种植、水产养殖等非居企业多达22户,红线进地困难重重。
“我们这支队伍青年员工居多,平均年龄28岁,攻坚克难必须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项目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介绍道。宁淮铁路5标线下三个分部,分为三个青年志愿服务队,也是本项目的青年突击队,共有青年志愿者98名。为了加快征拆进度,在项目党总支的带领下,“萤火虫”青年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了“点亮微心愿,童心向未来”爱心义卖、元宵送温暖、爱心助考、高温慰问进社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春节前夕走访各村孤寡老人、并送去米、油、牛奶和现金等,给沿线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一件件暖心的实事,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们这帮小杆子,年纪不大,干事有担当,天寒地冻,帮我们搬家移树,不给你们交地都不好意思了……”苗木种植户王树林打趣道。该户两个地块中间夹着1公里红线用地,可谓“一夫当关”,165个墩子莫干,在项目青年突击队的软磨硬泡下,最担心的“钉子户”,成了铁路建设的支持者。截止目前,宁淮铁路5标项目征拆工作基本完成,为全面施工大干打下了坚实基础。“你们把老百姓当家人,老百姓就把工程建设当成自家事。”街道主任周晓俊感慨。
夜幕降临,拌和站正面\"永远的开路先锋\"文化墙流光溢彩。不远处的施工现场,六合西站道岔连续梁正在紧张的浇筑混凝土,跨滁河斜拉桥墩柱即将迎来封顶,钢铁长龙向着远方不断延伸。\"我们建设的不仅是穿山越河的铁路,更是通往民心的桥梁。\"这盏由党旗指引、团旗凝聚、民心托举的\"萤火虫\"之灯,正照亮着新时代铁路人的精神高地,见证着青春与热土的深情相拥。 (张二龙 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