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30日
我的读书梦
■ 周梅丽
文章字数:1,125
  年幼时,我有一个小小的理想,便是开一间书店。复古式的装修风格,暖色格调的灯光氛围,书架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各种名家列传及古典名著,满足我的读书愿望。
  从识字起,我便对各种琳琅满目的课外读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忆中在小学时,母亲将我安置在一私立院校求学。学校老师似乎秉承着“一切课外读物都是洪水猛兽”的理念,每日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一旦发现班级中有小说、童话等书籍,均一律铁面没收,毫不留情。在那样的高压强度管理下,学生之间想读到一本书是非常困难的,往往都是将郑渊洁、杨红樱等童话名家的书籍藏在桌兜内,利用宝贵的十分钟课余时间,把头埋在桌兜里悄悄地看,把书似宝贝一般的呵护。学生之间若有对彼此的课外书感兴趣的,需要付出给对方买零食、帮值日,甚至替写作业等等的代价。
  到了月底,学校放神兽“归山”,那是我最让我感到激动的时刻。回到老家乡村,幼时的家庭中,主卧只有一顶蒙满灰尘的暗黄灯泡,我便拿着学校里借来的书在灯泡底下如饥似渴地看书,母亲又不愿意让我长时间看,不是为了保护眼睛,更多是为了给家里省电,要知道每个月的电费已经是家庭支出必须的一部分。对大西北的普通农村家庭来说,都是需要精打细算的。再后来,家里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也装上了节能灯,母亲才同意让我在做完家庭作业的情况下,看一会儿课外书。每次父母带我到邻居或亲戚家串门,我都很少说话,静静地靠在墙壁。那时的农村,没有什么家庭装修,大多是用沙土抹的墙面,然后在墙面上糊上报纸,大多数家庭的顶棚也都是用报纸裱糊的。于是,墙壁上糊着的报纸便成了我敝帚自珍的阅览室。尽管只能看到一些过时的政治新闻和社会杂谈,看不到精彩的武侠或是童话,但也大大开阔了我儿时的眼界。
  独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套课外书,是六年级时,母亲买给我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书中的半白话文和晦涩难懂的诗句,一度让我感到阅读障碍,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便查阅字典,在书上注明音节和译文。再后来,我用零花钱购买了几张牛皮张,将我的两本书包装了起来,生怕污渍污染了它。我畅游在魏蜀吴的世乱纷争和水泊梁山的兄弟情义之中难以自拔,甚至将一百单八将中著名人物的的星宿、绰号背地滚瓜烂熟,这也成为了母亲常常对亲戚朋友夸赞我的资本。时至今日,那两本书仍被我放在老家的书柜上,虽是书皮已经陈旧,却依然熠熠生辉。如果说幼时的墙壁学堂点燃了我的求知欲望,那么求学后象牙塔里的图书室便大大满足了我对书籍的欲望,开阔了我的眼界,不管是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五行八作等等等等,都在我的心灵里留下了斑斑驳驳的影迹。
  我仍有一个理想。待花甲之岁,在偏远县城的街道一角,寻一处静谧之地,开一间书店。一屋两人,三猫四狗,我在黄昏之下,遨游在书本的海洋里,慢慢老去。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