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政环保公司承建的鄂尔多斯高新区工业废水综合利用项目净水处理单元全部单体顺利通过主体结构验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后期实现项目的整体竣工和投入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项目部已连续3个月单月产值破亿元,厂区主体结构施工总体进度完成近90%,全体参建人员正在向着废水处理单元通水目标发起攻坚。
安全为先,筑牢防线护发展
在工程建设中,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项目始终将安全置于首位,全力构筑安全防线。结合项目管理实际,精心编制46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强化制度刚性。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的责任人,夯实管控举措。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全方位排查风险隐患,通过设置醒目公告栏、下发安全风险告知卡,让管理人员知风险、懂措施。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周检和月度检查,并针对不同施工领域,深入开展“起重吊装”“承重支架”等28项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切实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此外,项目部积极开展“安全月”“质量月”活动,并与鄂尔多斯高新区建设管理局联合承办“2024年鄂尔多斯高新区‘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暨消防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安全教育成效,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推动全员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和安全发展观念。
质量至上,匠心筑梦水长清
“今天的工程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容量,开工必优,全面创优”,从工程开工那天起,项目团队就按照这个思路,把蘸着心血和智慧写就的“优”字,融进项目建设进程中。为确保工程全面创优,项目部全体参建员工牢固树立“干就有激情、做就达标准、建就成精品、管就要精细”的理念,强力推行“开工必优、一次成优、方案选优、工艺从优、过程创优、罚劣奖优”的“六优”质量工作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风险辨识,严格执行“三检制”、“旁站制”和“质量自验收”,通过“工程首件制”引领同类工程标准化施工,不断提高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水平。从上至下建立起质量管理网络,把创优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道工序和每个员工肩上。
进度领航,节点攻坚显成效
面对项目体量大、专业多、工期紧、工艺复杂等特点,尤其是项目开工即进入冬期施工的不利局面。项目部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全体管理人员时刻坚守岗位,900余名施工作业人员实行倒班制,24小时不间断作业,冬施期间成功浇筑4.4万方混凝土,浇筑质量全部合格,顺利打赢开工建设后的第一场“攻坚战”。在厂外优先施工原水管道(南郊-污水厂)、工业废水及晶澳配水管道,并组织4家施工班组分管线、分段施工,最终顺利完成净水单元全部单体主体结构封顶、废水单元首块底板浇筑、“6.30”净水处理单元通水等多个节点,赢得业主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同时获得建设管理局及业主贺电、表扬信7封。
创效落实,精细管理促提升
项目部坚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施工成本,以精致精益精细的管理推进创效工作。在外协队伍管控方面,加强常态化的预控成本,坚持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日核算”,对外协队伍每天的出工人数进行清点摸排,提前预测成本及利润,堵塞重复结算、过量结算的漏洞。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EPC项目牵头方优势,与设计单位紧密合作,不断优化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类变更工作,变更创效取得阶段性进展,创效额达到预期目标。从保证施工质量和提升效益角度出发,积极联合设计,对施工工艺、材料等进行优化设计,在实现节约成本的同时有效缩短工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鄂尔多斯高新水厂的建设者们走过崎岖坎坷,为助力地方发展、实现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同时也为企业在该区域持续滚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化、高效化的工业废水综合利用项目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鄂尔多斯市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万川川 吴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