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当前,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既是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加强领导人员契约化管理的题中之义,更是淬炼领导干部奋斗精神,增强治企兴企本领的重要保证。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首先要把牢导向关。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关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受经济下行、投资放缓、竞争加剧等客观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阶段性困难,改革发展形势任务艰巨,前进道路上需要攻克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要牢牢把准用人导向关,切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让改革发展需要的干将、闯将、猛将脱颖而出,让心态“佛系”、状态“躺平”、贻误良机的干部退位让贤。近三年来,集团公司党委通过健全干部“能上能下”的体系,狠抓业绩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能下”的重要依据,21人因考核不合格退出三级公司领导岗位,其中16人受到降职处理,释放出干部“能上能下”的鲜明信号。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关键要把牢考核关。信任代替不了考核与监督。选准用好干部必须擅于运用历史、辩证、全面的方法考察识别干部,结合“一时”与“一贯”、“显绩”与“潜绩”、“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对干部岗位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研判,排除“虚假业绩”,摒弃“形象工程”,增强干部考核精准性、科学性。要综合运用“定性+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定性”考核是通过综合考核评价、日常履职考察、干部巡察等方式实现,“定量”考核是通过契约化考核或业绩考核来实现,实现全方位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在业绩考核方面,集团公司党委坚持“管什么、考什么”,围绕领导人员岗位职责分工,量身定制相关业绩考核指标,如对分管营销领导,重点考核项目营销质量;对分管区域领导,重点考核项目综合效益;对分管商务领导,重点考核责任成本,确保考核维度精准,考核指标可落地。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要把牢运用关。干部考核目的在运用,价值在运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用好考核结果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上下实功、求实效。从实践看,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关键是“能下”,难点也是“能下”,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动真碰硬、长期推进。做好干部“能下”,需要明确下的细则,规范下的程序、畅通下的渠道,让下的结果更服众,下的鞭策更有力。让干部“能下”,既是“倒逼”更是“激励”,是良性的“双向循环”。下的目的不是针对谁,而是激发调动干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下的干部通过精神洗礼、回炉再造,唤醒了“干事创业”的动力,实现了心态“归零”、能力“归位”,依然可以上,重回领导岗位施展才华。如因业绩考核不达标受到降职处理的原六公司副总经理王柏,深入剖析问题,坚定奋斗决心,在华南市政公司海口快速通道项目经理岗位上创造了“连续6个月产值超2亿元”“不到1年时间实现主线桥提前通车目标”的骄人业绩,以实干开路,用实绩说话,经考核重回领导岗位,充分彰显了集团公司党委坚持业绩导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坚定决心。
火车快不快,关键车头带。稳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常态化,就是要树牢领导干部“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干得好再上”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