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途载月归

字数:886 2025年10月15日
  赵石乐
  晚风掠过云贵高原的山脊时,我正站在渝昆高铁站房2标项目会泽站钢网架提升现场。安全帽檐下的月光,像被揉碎的银箔,洒在尚未封顶的站房骨架上,那些纵横交错的钢构件在夜色里泛着冷硬的光,却被一轮满月焐出了几分温柔。
  对讲机里还飘着钢筋班老张的声音,他刚带着工友把最后一榀桁架校准到位,粗哑的嗓音里裹着笑意:“赵工,您看这弧度,跟老家房梁上的月洞门似的!”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月光正顺着钢桁架的曲线流淌,竟真的勾勒出几分江南庭院的婉约。可转念想起,老张的家在安徽芜湖,此刻他手机屏保里的小孙女,该正举着月饼在院子里追月亮吧?
  我缓缓走过轰鸣的混凝土搅拌站,看见年轻技术员小林正全神贯注地对着图纸标注数据,手机静静放在一旁,视频里母亲正举着摄像头让他看家中丰盛的中秋宴。餐桌上的红烧肉冒着腾腾热气,父亲手边的酒杯清澈地映着月亮,三代人关切的目光隔着两千公里的信号温暖交汇,小林眼里的光,确实比焊枪喷出的火花更亮。
  “赵总,今晚的焊花特别好看!”实习生小王拽着我的袖子指向作业面。只见几名焊工半蹲在钢架上,焊枪点燃时,金色的火花在黑夜里绽放,像无数细碎的流星坠落,又顺着钢缝蜿蜒成线。那些火花落在防护面罩上,映出焊工们专注的眉眼,他们手腕轻转,将每一道焊口都熔铸成经得起岁月检验的印记。这场景忽然让我想起多年前在京沪高铁工地的中秋,也是这样的月光,也是这样的焊花,如今那些站房早已成为城市的地标,而我们这群筑路人,又循着钢轨的方向,来到渝昆这条连接西南的大动脉上。
  我摸出手机给妻子发去一张照片,月光下的站房骨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配文只有八个字:“月光筑路,向家而行。”其实我知道,我们筑的不只是站房,更是无数人回家的路;我们守的不只是工地,更是千万家庭团圆的期盼。当这钢铁巨龙贯通西南时,所有的坚守与付出,都将在汽笛长鸣中,化作最动人的家国诗篇。
  夜风又起,带着云贵高原特有的清冽。工地上的灯一盏盏亮着,与天上的月亮交相辉映。我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筑路人独有的浪漫吧。以钢筋为笔,以混凝土为墨,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着属于我们的中秋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都藏着千万个家庭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