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昊玥
浑河的水,总带着些说不清的厚重。秋阳下波光粼粼,像铺展开的泛黄史书,一页页翻涌着八十年前的烽烟与今日的安宁。站在施工围挡外,听着盾构机低沉的轰鸣,忽然觉得,这座城市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都藏着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见证过太多,却依旧沉默流淌。
北市场的老茶馆里,说书人正讲着“江桥抗战”的故事。马占山将军挥舞的马鞭,仿佛化作了今日浑河大桥的斜拉索,一头系着1931年的呐喊,一头连着2025年的车水马龙。不远处,西塔街的烤肉香混着朝鲜族老人的伽倻琴声飘来,让人想起抗战时期各族儿女共御外侮的赤诚——当年他们用鲜血守护的街巷,如今正生长着烟火气。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警世钟,每一声都敲在城市的脉搏上。讲解员指着一幅老地图说:“你看,当年日军觊觎的沈阳城防工事,如今成了我们地铁穿行的脉络。”是啊,从奉天驿到沈阳站,从满铁附属地到中央大街,那些曾被侵略者标记的坐标,如今在建设者的图纸上,变成了便民的换乘站、绿色的口袋公园。中铁人正在地下编织的轨道网,多像给城市装上的强健筋骨,八十年前被打断的脊梁,早已重新挺直。
沈水汤汤,奔流不息。八十年前,它见证过苦难与抗争;八十年后,它倒映着高楼与笑脸。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沈阳故宫的金瓦,当最后一班地铁载着晚归的人穿过夜色,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胜利的礼赞,对和平的坚守——历史与当下,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一场无声而庄重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