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坚持稳中提质推动破点进位 奋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
——在集团公司三届五次职代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摘要)
    总经理吴阿勤作行政工作报告

   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两突破”:新签合同额1247亿元,首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19%;建安产值完成605亿元,首次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2%;
  ◆“三增长”:营业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7.4%;利润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同比增长14.6%;
  ◆“四提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研发费用实现同比提升。
  1.紧跟国家稳经济决策部署,稳增长展现新作为。公路、市政、房建、轨道交通等传统业务实现逆势增长;中标襄新高速,实现了投资大项目的突破;新签高标准农田、光伏发电、港口航道、水利水电、JR等新兴业务合同总额同比增长24%;稳步涉足6个新兴国别市场;新取得10项总承包一级资质,3项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2.项目管建能力持续加强,树品牌增添新业绩。项目履约水平全面提高,共计77项工程开通运营或交付使用;供应链、产业链支撑能力显著提升;集采率、节资率同比分别提升1.7、0.9个百分点;组织了隧道、桥梁、房建智慧建造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新获鲁班奖2项、詹天佑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项。
  3.大商务管理有力有效落实,增效益取得新成效。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被股份公司评为A类;2023年在建项目实际平均利润率较上年度增加2.4%,实现亏损治理4.6亿元,获得授信额度448亿元,企业所得税综合税负率同比下降1%。
  4.改革创新成果加速赋能,向未来迈出新步伐。“三项制度”改革在股份公司评估中获一级,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实施,专业研发平台建设和升级取得新突破,获得各类外部科研资助916万元;新获省部级科技奖30项、省部级工法69项,新增授权专利263件,各类创新大赛获奖61项。
  5.依法合规管理筑牢夯实,防风险得到新加强。全面推进安全质量环保策划,坚持跟投“有效益、能落地”的高质量订单,深入推进股权管理,打好案件压存控增攻坚战,搭建了内部债权债务沟通平台。
  6.基础基层建设巩固提升,强作风催生新气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提升“中铁上海局十惠工程”品质;引进、提拔国际化和数字信息化人才9名,启动了复合型党群干部培养试点工作;全年投入2447万元慰问关爱员工,员工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4年面临的形势任务
  一、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投资增长乏力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使命和责任需要担当。中国中铁第五次(股份公司第三次)党代会规划了到“十四五”末实现“四强五优”、第六次党代会实现“四个跃升”、2035年实现进入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的战略目标。
  三、基础和条件客观具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明显,同时,我们有着庞大的业务规模支撑、良好的产业协同优势、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

  2024年工作总体思路
  一、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要按照“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全面加快建设中国中铁先进企业。
  二是坚持生产经营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强化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先立后破总要求。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二、五个统筹:
  一是统筹规模与质量。规模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二是统筹投入与产出。要树牢产出必须大于投入的理念,优化产业布局和投资结构,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产周转率。
  三是统筹整体与局部。要坚持“上海局一盘棋”,促进内部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实力。
  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斗争精神。
  五是统筹当前与长远。既立足解决当前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要围绕长期战略发展方向,持续推进打基础、利长远工作。

  2024年企业重点工作安排
  (一)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市场主体新活力,锻造三级公司硬实力
  1.坚持改革聚力、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一是要扎实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牢牢把握改革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方法路径,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效益。二是要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创新引领作用,加快股份研发分中心和自有创新中心建设,细化落实6家专业公司“专精特新”发展扶持政策,以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方向为突破口,巩固现有优势市场,开拓新型产业市场。三是要持续提高智能建造、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造多专业集成、综合业态突出的智能建造先行示范点,持续开展智能设计深度应用、智能工装研发升级、智能施工技术迭代、智能维养,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坚持目标导向、锚定主力公司建设目标
  一是要持续强化“回归主责主业”的发展定位,要指导三级公司找准专精特新的主攻方向,有序引导推进专业化、属地化发展。三级公司要明确“1主2辅N新”的主导产业清单和“1+N”主阵地发展区域。二是要围绕建设“主力三级公司”的奋斗目标,大力开展“专业领军企业、主力三级公司”标杆创建。三是要聚焦解决“增长支撑不够”的根本问题,要强化三级公司经营联动和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意识、法人责任,拉高经营层级,提高首位度和集中度,锁定长期客户和稳定市场。
  3.坚持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改革发展模式
  一是要紧扣“核心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三级公司要专注行业细分领域,打造“拳头”产品与核心优势。二是要完善做实“激发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提高子分公司班子成员考核评价和契约化管理成效,进一步细化明确经理层岗位职责、权利义务、退出条件与责任追究机制,对达不到底线要求或连续两年综合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及时解聘退出。
  (二)统筹量质齐升,驶入市场发展新赛道,锻造经营开发硬实力
  1.优化市场布局,提高经营效能
  一是要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研究相关领域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稳妥推进央地优势企业合作,集中承揽和实施一批标杆性大项目。二是要做深做透国内成熟市场和海外核心支柱市场,进一步完善国内主阵地和海外核心支柱市场清单式管理机制,督促引导各单位做深做透“责任田”;特别要将属地经营深度融入地方和所在国发展,将属地真正培育成塑造品牌、辐射周边的强有力支点。三是要持续优化投资经营结构布局,推动投资经营重心向地方财政收入较高、债务风险可控、营商环境较好的区域转移;重点拓展轻资产业务,争取小投资撬动产业和管理、技术输出。
  2.持续固优培新,稳住经营龙头
  一是要高度重视主责主业和专业化发展,铁路市场要进一步加大标前策划和成本测算力度,房建市场要加强专业研究和在建项目管控,公路、城轨、市政市场要坚守“不能亏”的底线,在优质增量市场发力,确保锁定优质标段。二是要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抢占“第二曲线”市场步伐,加大新生态环境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市场开拓。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保业务新签占比达20%以上。三是要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为契机,加大力度实施“海外优先”战略,充分发挥4个境外区域中心的作用,加快打造海外核心支柱市场,推动海外生产经营属地化管理。依托“基建+矿产资源”的海外营销新模式,推动海外业务多元化发展。
  3.健全经营体系,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要坚定不移提高订单质量,子分公司要树立正确的经营业绩观,努力提高20亿元及以上项目中标数量和额度。提前参与项目经营,努力改善项目条件和经济指标,为项目盈利创效提供客观基础。二是要加快补强多元化、专业化、精英化的经营队伍,加强经营人员的选拔、引进和培训工作,尽快补足补齐“管理强、专业精、经验足、懂投资、善运营、愿驻外、懂外语”的各类经营人才。三是要认真筹划专业资质配套升级和申报,相关部门要协同做好水利水电、电力、矿山等稀缺资质的维护和升级工作,统筹成熟人才引进、人员取证和标准化认证工作;加强对机场场道、水利水电机电安装、输变电等稀缺专业承包资质的申报工作。
  (三)落实主体责任,塑造生产组织新优势,锻造施工履约硬实力
  1.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要以合同履行为根本,规范项目行为,降低履约及经济风险。子分公司要合理下达责任成本指标,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坚决禁止“先进场后签合同”、违规签订补充合同或协议等现象。二是要以项目管理策划为主线,不断强化“1+N+1”(1项前期项目策划、N项中期专项策划、1项后期收尾策划)的项目策划体系和质量,把前期策划做实做细,把各项预案做足做到位,在全线树标杆、当先进。三是要以项目管理团队为抓手,要以铁三角为主,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把项目经理从内部过度管理和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提升项目计价确权、清欠回款、变更索赔工作效果。
  2.突出分类精细管控
  一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关键节点,准确判断制约工程进展的关键因素,为项目开通扫平障碍,努力实现保节点、保开通、保履约的目标。二是要帮扶推进重难点项目,完善重难点及问题项目预警机制、重点项目领导包保负责制,确保项目全面受控。三是要做好海外项目管控,各业务系统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海外,各业务部门要随时通报海外项目的进展情况、成本情况,严控海外项目风险。三级公司要压实生产主体责任,建立标前联动、合规评审、项目策划、过程履约、竣工结算全链条激励约束机制,确保海外项目管控有序。
  3.推进高效优质履约
  一是要坚持全周期领跑战略,坚持以快制胜,高度重视工期管理,在抓好项目策划、高效整合资源、及时解决现场问题上发力,做到“开工快速、施工有序、领跑全线”。二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全面总结项目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做好样板引路、加强示范引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强力督导项目应用上,不能走过场、走形式。三是要更加注重提升品牌价值,全面筛选创优项目,瞄准技术突破、智能建造、绿色环保等核心内涵,打造可对外推广宣传的标杆工程。要统筹好各领域、各区域信誉评价与质量创优工作,以品牌赢得市场。
  (四)聚焦效益提升,实现大商务管理新突破,锻造盈利创效硬实力
  1.推动生产要素、管理资源集约化管控
  一是要保证可持续、高稳定的现金流,加大资金集中力度,做好债务集中支付,严控支付比例;开展多元化融资业务,增强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加强生产资金保障,全面梳理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有序做好资金保障。二是要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继续推进各类物资集中采购供应,推动减水剂、压浆剂等自研材料在内部强制采购,确保钢材、水泥战略采购量达到60%以上。三是要打造高素质、受掌控的作业队伍,进一步严格分包商管理和选用,禁止项目直接与零散劳务队伍签订合同。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围绕高精尖施工技术和高附加值专业分包领域,加快打造一批精干高效、成建制的自有作业队伍。
  2.推行企业管理全流程、项目管理全周期精细化管理
  一是要从上到下进一步强化大商务管理意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严控非生产经营人员编制,加强非生产性支出管控,确保“三项费用”比去年有所下降。二是要从点到面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成效,两级机关要以项目管理策划和经济活动分析为抓手,既要厘清项目投标团队和实施团队的经济责任,也要厘清项目创誉创效的路线图和关键点。三是要从虚到实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理念,审慎更换项目经理和作业队伍,持续加大二次经营力度,切实把“过程中变更”落实到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中。全面推广预收尾管理模式,不断缩短收尾周期,加大收尾项目创效。
  3.推进“两金”压降、项目亏损精准化治理
  一是要持之以恒开展清收清欠工作,切实提高验工计价率和计划回款率,要加大已完未结项目“双清”力度,制定年度已完未结项目销号计划;加大投资项目“双清”力度,提前做好运营期回款计划,确保资金落袋为安。二是要持续推进亏损项目违规违纪与履职不力问题专项治理,紧扣“亏损数、亏损额双降10%”目标要求,逐个项目研究制定亏损治理方案和扭亏脱困目标,一体推进亏损项目治理,确保重大减亏措施从前期谋划、过程协调到后期批复“水到渠
  成”。
  (五)强化风险防范,形成合规管理新格局,锻造安全发展硬实力  
  一是要更实举措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终端安全管控规定,提高应急抢险实战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更大力度防范化解金融资金风险,着力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大力消除债务风险,全力防范项目资金短缺风险,从根本上确保资金、现金流安全。三是要更高站位防范化解企业稳定风险,做实做优做细接访工作,加强重大法律案件督导,高度关注信用中国等官网涉及企业的负面信息,确保企业安全平稳发展。
  (六)发挥政治优势,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锻造深度融合硬实力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主题教育总结,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二是要坚持“严”的基调、抓好作风转变,持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严格执纪监督,强化警示教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保障基层项目把更多精力用在项目创效创誉上。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素质,健全建强人才供应链。完善市场化用工机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突出培训工作需求导向,快速提升关键岗位人员履职能力。四是要兜住民生底线、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开展基层慰问和帮扶济困活动,做好海外职工“后方保前方”工作,想方设法保证员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全力投身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和社会公益事业。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