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俊松
编者按:作为上海和南京之间第二条城际铁路,沪宁沿江高速铁路是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建成后与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共同构成长三角地区向西辐射的高铁大动脉,对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19年起,集团公司筑路大军转战苏南,荣誉承建沪宁沿江高铁10标段,在枕长江面东海,地处泽国的江苏太仓,发扬开路先锋精神,全面投入施工生产大会战,助力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建设者之歌。
国庆前夕,由集团公司承建的沪宁沿江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作为上海和南京间第二条城际铁路,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将改写沿线金坛、武进、江阴等区市不通高速铁路历史,再一次拉近苏南地区县市与上海、南京的时空距离。
万里长江从唐古拉山奔腾而下,蜿蜒浩荡进入美丽富饶的江苏,千百年来泽润着两岸人民,滋养着一方沃土。如今,沿江以南,这条承载着苏南人民夙愿的高速铁路腾空出世,正式开通,将为江苏经济新腾飞再提新速度。太仓,枕长江面东海,地处泽国,历史上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见证了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和对外通商贸易的繁华,也见证了基建劲旅集团公司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精神建设沪宁沿江高铁的日日夜夜。
打造标准管理新标杆 传承抗美援朝“打不垮、炸不烂”钢铁运输线红色基因,集团公司筑路大军转战苏南,荣誉承建沪宁沿江高铁10标段,成立了集团公司首个铁路直管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下设3个线下分部、个制梁场。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标准化建设工作过程中,项目经理部明确“组织领导标准化、制度体系标准化、设备保障标准化、信息监测标准化、队伍建设标准化”“五个标准化”的总体思路。项目制定包括《工程质量管理实施办法》《开工标准化实施细则》等32项管理制度,形成了“项目经理部抓管理设计、各分部、梁场抓制度执行”的层次分明的制度办法体系。项目严格落实铁路工程开工标准化“386”工作法,通过强化“三个保证”,抓住“八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构建“六个一”方法体系。
开工以来,项目共组织投入包括六轴机器人在内的先进机械设备共135台(套),全面满足了开工标准化要求。项目按照高铁建设对现场安全防护、质量、环保、技术保障等各项要求,高标准地制定了施工标准化示范点要求,并在杨林塘、高架站、跨苏昆太高速、跨岳鹿公路等10个专项工程全面推开。
花香蝶自来,项目标准化管理得到了建设单位的充分肯定。建设指挥部先后组织了300余人到项目现场观摩,项目建设标准被上海铁路局推荐至国家铁路集团作为铁路工程标准化建设经验进行推广。2020年3月,项目七浦塘特大桥获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文明工地”。
打造党建融合新标杆 党旗飘扬南沿江,携手共建大动脉。项目党工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全面落实中国中铁“1266”党建工作规划和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项目党建工作的实施细则》,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大党建思维”导向,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大力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沪宁沿江高铁引入沪渝蓉铁路上行联络线特大桥采用(60+100+60)米单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该连续梁横跨S48沪宜高速,桥下有多条光缆,且受热力管道迁改影响,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计划工期紧,防护要求高,是项目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项目成立以总工为队长的联络线特大桥施工党员攻关先锋队,通过开展专题技术党课,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支架施工各测量点位的加卸载过程变形曲线”研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经过全体参建人员共同努力,该连续梁最终于2023年6月2日顺利浇筑完成。
积极搭建“党建+技术”平台,做好技术保障,这是项目党建工作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项目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搭建“党建+生产”“党建+技术”“党建+人才”等平台,坚持抓好“三个基本”,落实“四项制度”,打造“五大工程”,将工程项目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
建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项目党工委大力推动与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等党组织党建联建,凝聚建设合力,建设美好沿江。项目与苏州市、太仓市纪监委、检察院、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上海铁路局南京枢纽等多个单位开展党建联建,组织现场观摩,推动铁路建设,提升党建水平。项目三分部党支部与太仓市交警大队举行“警民共建和谐南沿江”活动,为跨越既有线施工有序进行提供了坚强保证。良好的外围环境,有力推动了征地拆迁,项目在全线第一家完成施工红线用地和临时用地征迁,并取得了全线10家单位信用评价第一名A+好成绩。
打造劳动竞赛新标杆
优质高效建设沿江高铁既是国家铁路集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参建单位的总体要求,更是苏南人民的殷切期盼。
进场以来,集团公司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理念和“一路领先、一直领先、遥遥领先”总体目标,科学谋划,强化组织,高效施工,实现开局领先,一路领先。
项目部组织开展“大干120天,决战决胜南沿江”“大干100天,决胜四季度”“防疫生产两不误、两手抓”“单位夺金杯、项目夺金牌”“五保一树”“七比七创夺红旗”等各类主题劳动竞赛15次,建立各类工程节点190项,工序目标节点570个,组织作业人员1600余人,机械设备210余台套,全面投入沿江高铁施工大会战。
谁英雄谁好汉,劳动竞赛比比看。项目部从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和谐五个方面明确了历次劳动竞赛目标,对照总体计划工期细化节点工期目标要求,严格考评手段,加大奖惩力度,激发施工大干热情。在一轮又一轮劳动竞赛中,项目部创造了日产值900万,月产值2.1亿元的奇迹,涌现了七浦塘特大桥1#-424#墩钢筋加工班组、七浦塘特大桥496#-551#墩钻孔桩班组、太仓高架站特大桥钻孔桩班组等先进集体,以及金庸、范吉健、宋冰等先进个人。开赛以来,项目部及所属各分部梁场共召开各类劳动竞赛表彰大会21次,表彰优秀协作队伍11家次,“工地之星”“先进个人”“安全卫士”80余人次,颁发奖金数十万元。
在劳动竞赛热潮下,2021年11月24日,全长153.2m,梁边与沪苏通铁路营业线距离不足10m,挂篮边与沪苏通铁路营业线距离不足8m,上跨双向四车道浏太公路,被称为沪宁沿江铁路最危险连续梁——下行联络线特大桥跨郑和东路(40+72+40)m连续梁顺利合龙,比计划工期提前了23天。2022年5月4日,沪宁沿江铁路关键工程太仓特大桥跨郑和东路108m连续梁提前16天成功合龙,标志着南沿江城际铁路又一安全卡控节点顺利完成。项目三分部以邻营施工和架梁通道为主线,组织“党员突击队”冲锋一线,迅速掀起竞赛大干,提前8天完成太仓高架站正线连续刚构浇筑。
奋斗成就梦想,竞赛展现风姿。在全体参建人员奋勇拼搏下,项目先后取得了全线第一根工艺性试验桩、第一个承台、第一个桥墩、第一片梁、承办全线第一次观摩会、全线第一个验收通过的中心试验室、钢筋加工场、全线第一个认证通过的制梁场等“多项第一”的好成绩,2019年9月获江苏省铁路建设“勇当先行军,建功新时代”优秀单位,2020年1月获集团公司2019年下半年“项目夺金牌”劳动竞赛第一名,受到了江苏省铁路局及上海铁路局集团的高度评价。
打造科技智能新标杆沿江高铁,智能建造。沪宁沿江高铁10标段工程涉及邻营施工线路长,特殊孔跨结构物多,小型预制构件种类多繁杂且数量大,施工安全、质量风险、技术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对工艺工法和施工组织要求高。管段内特殊孔跨结构多达39个,包括挂篮法或支架法施工的连续梁、道岔连续梁、连续刚构、门式T构(十字连续梁)、空间刚架、系杆拱等,其中门式T构(十字连续梁)、空间刚架、系杆拱等均为全线唯一结构,施工质量要求高。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工法革新、课题攻关等多种方式,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推进高铁施工智能化、标准化、自动化。项目建立信息化中心,设立信息化终端系统,与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统一管理、数据同步传输、自动预警、可视监控、应急通信、调度指挥、视频会议等功能。项目太仓制梁场建立信息化、标准化、工厂化的制梁生产线,配备3台100吨的门式起重机及阶梯自动上料系统、数控弯箍机设备、六轴机器人等先进设备,保证了高效率、高产量的制梁生产能力。梁场独立设计了智能自动喷淋养护设施,实现了箱梁底部、顶板及内腔蓄水养护,保证了梁体外观质量。项目通过预制构件场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装备研究,完成了《高速铁路预制构件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的科研和11项专利申请的受理或授权。
念兹在兹,必有回响。项目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为出发点,强化施工方案研究,依托管段工程特点,先后形成了“新建铁路连续梁近距离、大高差于运营高速铁路条件下施工技术总结”等5篇施工论文、“长联多跨双层城际铁路十字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等21项专利、“超长多跨十字连续梁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2项施工工法、2项科研成果。项目部被江苏省铁路集团评为“勇当先行军,建功新时代”优秀单位,三名管理骨干同时被评为“勇当先行军,建功新时代”先进个人,2020年5月获中国中铁“青年文明号”。
龙腾扬子江,筑梦俏江南。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实现了苏南大地多个百强县区串珠成链,更见证了集团公司勇做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