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悠悠天河水 绵绵向党心
——集团公司党委开展红旗渠主题教育实地践学侧记
  李家杨
  伏月的太行山,满目青葱,山花烂漫。
  在巍峨的太行山山腰,红旗渠水一如过往的岁月,默默流淌,悄然无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8月5日,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高管,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共计40余名学员集体奔赴河南林州红旗渠开展主题教育实地践学活动,在太行山下砥砺初心,在天河之畔浸润党性,身临其境感悟当年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千重岭,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和不屈精神。
   补思想之钙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战天斗地,排除万难,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挖砌土石1640万立方米,将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与县域治理的生动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引漳入林”的伟大壮举。
  “各位学员,红旗渠纪念馆是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于一体的一座展馆……”行进途中,红旗渠教育发展培训中心青年教师闫弘宇向学员详细介绍红旗渠纪念馆的发展历史。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再现了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望着展馆里那一张张照片和被时光不断擦拭的简陋工具,体会着红旗渠分水闸旁壁画中数千名群众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时的喜悦,学员们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他们为林县人民曾经的苦难而痛心,更被林县人民的抗争精神所折服。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30万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一锤、一铲、一人,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长达1500公里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将鲜红的党旗插在了太行山上。十年修渠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人民群众不畏牺牲。我们要从红旗渠精神中领悟实干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担当意识,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最前沿砥砺品质、增强才干,引导全局广大党员干部一起争优、争先、争效。”集团公司一班人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时说道。
  燃奋斗激情
  “如今行走起来都比较艰难,可想当年修渠的时候是多么艰辛。”在“青年洞”实地体验走千里“水长城”时,学员不时发出感慨。“现在每走一步的艰辛,就更能体会先辈为了将红旗渠修成在信念上的坚定。”
  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的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上最长的隧洞,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后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因该工程由总指挥部共青团组织青年民工施工,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学员们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议、一路悟,重走千里“水长城”,观摩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用脚步丈量“人工天河”,共同追忆林县人民不畏艰难的修渠历程,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内涵。
  走一段红旗渠、温一遍辉煌历史,党员干部们全方面、多层面、多角度了解了红旗渠精神实质,有力推动主题教育在全体学员中入心入脑、走深走实、践行见效。
  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为什么能够创造这一人间奇迹呢?那便是理想与奋斗,这个答案,就书写在“山河”之间。集团公司党委组织此次集体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修企业高质量发展之“渠”,引企业人民群众幸福之“水”。
  续精神之火
  在下里街村的田园综合体里,洹河清澈流水潺潺,假山瀑布景观别致,学员们漫步于园内,远眺太行山色,近观田园景观,各种美景尽收眼底。
  5年前,下里街村一没有企业,二没有工头,是姚村镇经济条件最弱的村。村庄平常,可村里的一班人却不甘于平庸。他们思变革、谋出路,采用“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通过建设种养基地,发展田园综合体,疏浚整治河道,开展清洁家园等一系列举措,一幅秀美的乡村水乡画卷呼之欲出,特色乡村游推动了下里街村的乡村振兴健康蓬勃发展。
  薪火相传,精神永恒。几年的发展让下里街村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发生了质的改变,昔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也成为了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的现场教学点,让下里街村的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越走越稳。这是林州市姚村镇下里街村的蜕变,靠的是创建“五星”支部凝聚的力量,靠的是党员群众的团结奋斗。
  “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坚信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一盘棋,坚定目标不言弃,咬定目标不放松,2023年既定目标一定能够圆满实现。”在参观完下里街村美丽乡村建设后,大家纷纷表示。
  愚公奋起十春秋,引来漳河润田畴。红旗渠精神,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不仅响彻过去的艰苦岁月,也振奋着今天的崭新时代。在实地践学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红旗渠精神,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振起来,把做好工作的能力作风树立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新时代发展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