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纳百川而绘“三江”
——华海公司宁波区域轨交市场滚动发展纪实
  李升阳 张陆
  港通天下,书藏古今——宁波,向东便是大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又因甬江、姚江、奉化江交错汇集,自古便有“三江交汇,一水入海”之势。
  2022年12月24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金奖,华海公司在宁波轨道交通市场十余年发展掀开崭新篇章。自进入宁波基建市场以来,华海公司坚持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党员领跑、业绩领先,历经十余载风雨求索,相继参建了宁波轨道交通1、2、4、7、8号线等近20项工程,合同额近60亿元,成为甬城发展的开路先锋。
  开路先锋先声夺人
  2008年12月,宁波轨道交通方案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甬城“地铁时代”指日可待,全城瞩目、万众期盼。高擎“开路先锋”旗帜,2009年1月,华海公司承担的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樱花公园站开建,从此拉开了深耕甬城的序幕。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樱花公园站地处中心城区,标准高、风险大、干扰多,被戏称为“螺丝壳里做道场”。初入甬城的华海公司决心打响第一枪,用品质和速度擦亮“开路先锋”名片。为实现先声夺人、擦亮品牌,华海公司党委着眼长远,第一时间调配精兵强将跑步进场,充分彰显了企业决心和专业实力,迅速赢得了主动。过程中,以立功竞赛为抓手,以“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为目标,全面实行标杆引路,反复研讨论证优化技术方案,工期节点提前了整整三个月,项目各项工作成为全线标杆,获得了业主高度肯定。
  凭借1号线樱花公园站的优异表现,华海公司一战成名,壮歌动甬城。2012年4月,华海公司独家承担了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铺轨工程。然而,铺轨进场之初,全线多处车站、区间尚在施工,无法及时交出作业面。华海公司党委领航定向,项目支部领路前行,细数仅剩的8个月时间,满腔热忱地向甬城各界立下郑重承诺:号线确保如期贯通!
  面对三个铺轨基地无法正常施工的现状,“华海铺轨铁军”尽显英姿:借鉴高铁先进施工经验,首次将CPIII测量技术应用于地铁铺轨施工,不仅提高了轨道精度,更为大面积推广应用CPIII测量技术奠定了基础;采用自主研发的“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有效解决长距离运输混凝土难题,确保了道床浇筑质量。整个团队与时间的赛跑才是最精彩的一章:灵活运用“HH”铺轨工法,“见缝插针”增开工作面,8套铺轨设备、600余名铺轨行家“火力全开”,散铺、机铺多点开花,历时8个月,在社会各界和“长枪短炮”的集体见证下,号线最后一根钢轨焊接完成,如期兑现了贯通承诺。
  让天堑变通途,让梦想照进现实。2014年5月30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
  华海智慧聚力赋能
  宁波地处沿海,地质软、地下含水量极为丰富。因此,“堵完又漏、漏完又堵”成为宁波轨交施工中普遍存在的“挑战”。针对这些“顽疾”,华海公司以创新为魂、质量为本,答出了一连串的“华海解法”,竖起了宁波地铁建设的“中铁标杆”。
  2011年5月18日,宁波地铁2号线一期08标项目正式开工。由于宁波地质特点,车站极易产生裂缝,结构裂缝鳞次栉比。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项目部通过党员技术骨干的“头脑风暴”,自主研究、自主实验,总结形成了“聚氨酯+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树脂”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并在全线进行了推广运用。此外,项目部还自创了减压降水辅助成槽成果,不仅取代了地下连续墙成槽槽壁加固技术,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科学详尽的施工依据。参与研发的《高流变性软土地层地铁车站修建关键技术》相继获得了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9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并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实现了浙江省轨道交通整线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零”的突破。
  “就像在嫩豆腐中挖洞”,这是宁波地铁7号线01标项目基坑施工中,对福民公园站的真实评价。福民公园站原为公园景观湖,后因施工填湖造陆,再加上宁波天然的软土地质,造成了车站范围内池塘暗浜密布,地质条件极差。如何避免基坑坑底在开挖过程中,造成周围地面沉降变形?项目部以小时计算,遵循“分区、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原则,合理确定结构施工段长度,减少深基坑暴露时间,严控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通过快速施工,将基坑变形范围控制在毫米之间。同步建立信息化施工与监测管理体系,及时反映监测数据,每日工作例会对当日监测数据分析总结,达到了基坑零变形。
  伴随工程的快速推进,华海公司秉承“靠信誉打开市场、靠精品占领市场”的理念,迅速打开了施工局面,一连串建设难题也有了“华海解法”,以中铁智慧聚力赋能。
  中铁方案领跑甬城
  随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宁波区域立即形成了会战攻坚之势。华海公司秉持“开路先锋”精神,提供“中铁智慧”“中铁方案”,领跑现场、屡战告捷,持续擦亮中国中铁品牌。
  宁波地铁4号线东钱湖车辆段作为我国首批、浙江省首个土建、轨道、机电“全打包”工程,施工单体多、专业设计多、工期紧张、方案统一难。如何才能智擒“拦路虎”,华海公司给出了“中铁方案”:结合“两美浙江”劳动竞赛,以区域为基础模块,各区域分工艺工种组建专业化队伍,成立攻坚突击队,党员干部挂帅领跑,实现4个施工区域齐头并进;为解决技术管理难题,项目部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党员攻关小组,吃透细化施工图纸,开展科研技术攻关,累计推出科研课题27项,策划编制专项方案63个,制定规范化实施细则314条,做到现场有难点,管理就有办法,技术就有方法。
  尤其是东钱湖车辆段毗邻5A级景区,环保要求高、监测检查严,桩基施工每日现场产生的泥浆就高达8000立方米,如何解决大量泥浆问题。华海公司积极响应“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的号召,给出了青山金山“双向奔赴”的双赢方案。项目部大力推进绿色科研技术攻关,采取运用了泥浆固化处理系统和固化土处理再利用,建立了2座泥浆固化厂房和投入了18台泥浆压滤设备。泥浆经过固化处理后,不仅得到了可循环利用的清水,而且“吐出”的泥饼体积缩减三分之二以上,既方便了运输,又可以用于场地回填、绿化回填等,有效进行二次利用,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
  此外,宁波地铁4号线06标项目地处主城区、老旧城区,地铁建设宛如“夹缝中求发展”。项目部在技术方案上求突破,区间盾构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类矩形盾构施工技术,左右双线不仅能在掘进中一次成型,还能节约35%以上的地下空间,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地下施工空间不足的瓶颈难题。
  2020年12月23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党建领航同绘传奇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
  从进入宁波市场以来,华海公司党委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把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到最大,积极打造“组织联建、平台联搭、精品联促”的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党建联建“1+1>2”的放大效应。
  2015年1月,宁波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开工。项目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生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建主题活动,以“拼抢60天·确保7·10”劳动竞赛活动为抓手,助力施工生产“加速跑”,最高峰开辟了8个作业面,300余名建筑工人同时施工,二十多公里的施工区域全面铺开,以日进700米的焊轨速度、日进520米的铺轨速度,提前11天完成全线“长轨通”目标,“华海速度”再一次响彻宁波这座千年古城。
  宁波地铁7号线01标项目作为先行标段,坚持做到党建先行、工程先行、品质先行、经营先行,项目党支部找准发力点、结合点,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搭建党员“建功立业”平台,将施工方案、科研攻关等“搬”到了支委会和共建单位的议事会,对施工重难点逐项分析、合力攻坚,例如坚持源头防尘降噪、将过街出入口由明挖改为顶管、用时间换空间等举措,均取得了实质成效,逐步走出了一条“支部领路前行,党员领跑攻坚”的项目党建特色道路。
  有了先行标的“打样”,宁波地铁8号线07标、宁波地铁7号线联群车辆段项目在施工中,项目部党支部顺势而为、主动融入,积极与街道社区签订党建共建工作协议,以工程项目建设为主体,共享党建资源、互促中心工作、一起服务群众,多次开展普法行动进社区、节日送慰问、慰问困难居民等活动,与地方单位架设起密切合作多赢的桥梁,让工程项目成为街道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余年间,华海公司党委厚植人才土壤,坚持做好“育人”文章,一个支部一个教育基地、一个基地培育一批人才,让“人才兴企”在一线开花结果,宁波区域项目相继有3名干部走上集团公司中层干部岗位,10余名干部走上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岗位,20余名技术骨干走上总工、总经、总会等重要岗位,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聚焦当下,接踵而至的市场订单,再一次证实了党建领航的巨大魅力,华海公司在三江交汇、风帆竞发之地,正以党建领航纳百川之势,以奋斗为本绘“三江”传奇,在宁波团结奋斗的新征程上散发出愈加璀璨的光芒。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