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五关六将之死
刘鑫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演义》中非常有名的桥段,讲的是关羽因其收到刘备书信欲前往河北找寻,但曹操闭门不见,故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关羽不曾持有公文,遭到沿途各关守将阻挠,所以不得不过关斩将。初中时每每读到这段,常常感慨关羽义薄云天,有万夫不当之勇,同时也觉得五关六将宵小之辈,螳臂挡车不自量力。如今参加工作多年,重拾这段故事时,竟读出些不同味道。
  关羽千里寻兄凭的是兄弟情义,五关守将阻拦守的是朝廷法令。关羽之勇闻名遐迩,当他脚跨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却无任何通行凭证出现在面前,众守将或许有几个选择。一是感其“情义”,任其出关。毕竟关羽之勇天下所知,打不过也不丢人,犯不上为一份工作丢了身家性命。再者说,关羽跟主要领导曹丞相相交颇深,关系匪浅,得罪他岂不等乎于得罪领导?既然是“关系户”,又打他不过,那就礼送出境,反而能讨个“结交权贵”的好处。二是坚守不出,消极“怠工”。关云长来了,或可出差,或可请假,大不了关起门来找个理由不“营业”。打不过但可以躲得过,不闻不问,拖他个三五日,有可能朝廷另有变动,衙门另有通知。也有可能他关云长“知难而退”,另寻去处,自己反正“避”个干净,上级追究起来也说得清楚。三是坚持原则,直面“凶险”。两国交兵,自家的将领带着家属要跑到敌国去,国家有法令,衙门有规定,肯定要查他证件、问他究竟。况且关羽手持兵器,驾驶交通工具不熄火,摆明要闯关叛逃,作为边关守将,稍有点职业操守的,难道不该阻拦?生死之间,六名边关守将面对关羽的威胁与恐吓,面对困难和危险,他们或直面,或用计,都毅然决然选择了以实际行动捍卫朝廷法令和规矩原则,并接连“殉职”。东岭关守将孔秀在依律交涉、索要通关文牒不果后被关羽一刀斩杀,洛阳太守韩福、牙将孟坦在例行公务时被接连斩于马下,汜水关守将卞喜用计败露身首异处,荥阳太守王植被从事胡班泄密而尸横马下,滑州黄河渡口秦琪自恃勇猛却未敌三合,也被关羽一刀斩落马下完成“六杀”。
  通过一系列“违法闯关”完成了“千里走单骑”的壮举,关羽成于“情义”,却最终使得“桃园三结义”被“情义”反噬,累张飞暴走死于部将刺杀,引刘备举国将兵,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后崩于白帝城,蜀国开局优势也因此丧失殆尽。反观五关六将,在《三国演义》星河璀璨的名将谋士里,他们岗位平凡,籍籍无名,代表着魏国基层一线的“公务员”。面对凶险,却宁愿牺牲性命也要坚守国家法令。窥一斑而知全豹,法令行则国治,这或许是魏晋能笑傲三国最终章的重要原因之一。
  嗟乎!五关六将,作为魏国边防一线的“公务员”,他们恪尽职守,明知不敌却前赴后继、向死而生。虽然未能守住关羽,但却用七尺之躯,以生命的代价守住了国家法令,守住了“边关哨所”的岗位责任和规矩原则,其行其义,也当论英雄。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