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先锋旗帜
第04版:先锋旗帜
第05版:先锋旗帜
第06版:先锋旗帜
第07版:企业文化
第08版:综合副刊
标题导航
渤海之滨扬远帆
图片新闻
沁园春.
玻璃台下的四世同堂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玻璃台下的四世同堂
宋顺敏
五一期间,88岁的外公去世了。
回家的时候,看到外公那张老式书桌上扣着的一块玻璃面板下,压着一张张发黄的黑白老照片和色彩鲜明的新照片,从中青年时期的外公外婆到牙牙学语的我们的子女,四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缩影,都搁在了这张泛黄书桌的玻璃台里。
外公和外婆的婚姻是媒妁之言,两人相守六十余载。记忆里的外公一直是那个忙碌的人,五六十年代他就开始担任乡里的书记,一生养育了六个子女,两男四女。大女儿招工到矿上做了一名文职;二女儿读书最少,从小就跟着大姐放牛,成年后在外公的帮助下在农村开了家烟酒日用品的小卖部;三女儿脑袋灵活,干事果敢,高中毕业先后在国营地毯厂、香菇厂干的风生水起。大儿子作为当时学霸级的存在,考上了中专师范,能吹一口好的口琴,八十年代刚毕业不久,买了我们村第一台海鸥照相机。我们一大群小孩整天跟着他跑,为的就是能把自己刻进那一张薄薄的、神奇的胶卷里。
窗外阳光很暖,我仿佛看到那个盛夏白杨下斑驳的剪影,蝉鸣在耳旁依稀响起,大树下、庭院里、油菜花地,一张张合影,一件件沉甸甸的记忆。
外公虽然一直位居乡里的“一把手”位置,但是从未通过职位谋取过半点儿私利。当年小女儿在村里当了几年民办老师,但凡有“民”转“公”的机会,都被他让给了别人.....八九十年代,乡里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全乡就一所中学,孩子们每天走三公里山路去上学,还要经过一个大陡坡,一到天寒地冻的时节,大陡坡成了开三轮车人、徒步求学人的梦魇,一不小心就是人仰马翻。外公在紧缺的乡财政里申请了一批专款用来修陡坡,亲自带领一批乡干部参与修建,用了两个月时间,削平了坡度,消除了荆棘,并在原有的大陡坡位置铺上了厚厚的石子水泥...如今虽然乡村公路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但是外公当年带领大家修建的那条水泥路三十多年里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依然服务于乡里邻居,这条“梦想之路”也带领着更多的有志青年走出大山,投身社会......
后来,小儿子从了军,我也考上了大学。后来的后来,我们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靠读书取得了城里户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孩子们的玩具应有尽有,交通越来越便利,手机、私家车几乎成了每个家庭的必备......外公玻璃桌面下的照片开始变得色彩斑斓。
恍然回过神来,不禁感慨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拿起一张外公年轻时的照片,照片背面的一句话映入眼帘:坚定不移跟党走,为新中国事业而奋斗是我毕生所求……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