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生产经营
第03版:先锋旗帜
第04版:先锋旗帜
第05版:先锋旗帜
第06版:先锋旗帜
第07版:企业文化
第08版:综合副刊
标题导航
熠熠纪念章 灼灼向党心
图片新闻
回顾百年党史 感受古田荣光
政工信息
映日党心别样红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映日党心别样红
——集团公司庆祝建党100周年情景诗颂侧记
李论
舞台中央,流光溢彩的红色灯光与党员胸前的闪亮党徽交相辉映。
6月25日下午,集团公司纪念建党100周年情景诗颂在总部机关隆重上演,全局3700多名党员干部在动人的历史回眸中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党性锤炼。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全国上下党史学习教育火热开展之时,集团公司通过情景诗颂的特色方式,用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一首首振奋人心的铁路赞歌,一支支优雅动人的古典舞蹈,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集团公司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这是一支在烽火硝烟中凝聚底色的“开路先锋”
灯光亮起,帷幕拉开,两个英勇战士坚挺的站在舞台中央,用朴实真诚的语言讲述着拆弹英雄郭金升的英勇故事。那是在枪林弹火,定时炸弹遍布的战场,一个普通的巡道兵带着70多名战友徒弟无畏前行,用双手挖地雷、拆炸弹、掏炸药,累计从各种类型
炸弹中掏出的炸药足有27吨,挽救了无数中国志愿军战士和无辜百姓。
让我们穿梭时空,定格那可歌可泣的壮丽画面。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铁道部从上海、济南、郑州、衡阳等铁路局抽调人员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下辖4个大队,其中“工总三大队”就是集团公司的光荣前身。1951年1月7日,“工总三大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先后在满浦铁路、京义铁路、大宁江大桥等铁路干线、要塞担负抢修任务。三年奋战,“工总三大队”1510名职工与敌人周旋在轰炸、抢修、再轰炸、再抢修的反复轮回中,累计抢修线碍323.05公里,填土方135万方,修复桥梁56座次、隧道2座、修便桥6座,铺便线9.097公里,抢修车站131次、站线3676米、通信线路76条,完成284个夜间通车。42名职工英勇殉职,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狂轰滥炸,铸造了一条轰不断、炸不烂的战争补给线。
岁月无痕,历史有声。当“三线建设”的黑白照片在舞台背景缓缓出现,恢弘磅礴的铁军战歌再次响起,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夜以继日奋战六盘水的画面仿佛重现。
抗美援朝胜利后,脱下军装的集团公司成员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再次从朝鲜战场转移到没有硝烟的“三线”战场,推动践行“三线建设”的战略交通构想,在环境极为恶劣的六盘水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在崇山峻岭的云贵川上,贵昆铁路施工条件极为恶劣,工程建设异常艰巨。面对恶劣天气、悬崖峭壁、涵洞隧道,战火中走来的集团公司前身成员并没有退缩,他们挺起胸膛,昂首前进,以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抢晴天、战雨天,利用连绵起伏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用顽强的意志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成功建立了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在国家基建发展的艰难时期,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始终保持抗美援朝时期的那股精神,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战斗,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座座丰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子才动情说到。
1983年5月,芜湖小杨村应急工程开工。在严峻的工期和肆虐的洪水双重考验下,数千名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奋战一线,以超前的谋划,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年内完成了三年的任务量,培育形成了响誉全路的“敢打敢拼,争雄夺冠”的小杨村精神。凭借着这种奋勇争先、敢打敢拼的铁军精神,集团公司再次成为中取华中和京九铁路等重点工程的中坚力量,继续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建功立业。
这是一支在艰难困苦中创造奇迹的“开路先锋”
舞台中央一场波澜起伏的《青藏铁路兄弟情》情景剧正在上演。表演道出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艰险与困难。1800多个日日夜夜,5度严寒酷暑,数千名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挑战极限,征服自然,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的三大难题,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集团公司建设者以敢于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拼搏奋斗,开拓创新,攀登不止,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新的丰碑,也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特殊的历史形成了特殊的精神底色,纵使历经峥嵘岁月,面对艰难困苦、生命决则,集团公司人的初心和使命依然不变。诞生之日起,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继承弘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抗美援朝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以及敢打敢拼、争雄夺冠的小杨村精神等,在国家基础建设领域中攻坚克难,在征服自然打通要塞时冲锋在前,用生命、鲜血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恢弘奇迹。
2001年6月29日,被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正式动工。2006年7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顺利交付,雪域高原的铁路之梦终成现实。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奇迹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随着气势磅礴的《兰新铁路赞歌》响起,镜头回转到了2014年11月16日,这一天,兰新铁路正式开通。历经五年鏖战,集团公司在全球内陆风力最为强劲的新疆哈密百里风沙无人区,用赤诚和奉献书写了面对困难不低头、艰苦环境抗争到底、扎根戈壁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史上奏响了壮美华章。
同样,在国家“北煤南运”新的战略大通道——蒙华铁路建设上,集团公司坚持以敢为人先、不怕失败、勇于进取的企业精神,广泛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开展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大胆进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在蒙华铁路这块“试验田”上不断刷新一项又一项工程施工新速度、新纪录。
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曾经在战火硝烟中勇往直前,孕育的抗美援朝精神,在艰难困苦中拼搏奋斗,积淀的三线精神、小杨村精神、青藏精神、兰新精神和蒙华精神,总让人内心涌动,热血沸腾。流血革命的岁月日益遥远,而催人奋进的崇高精神却长存心中,即使在历史的烟云中弥散开去,但改革向前的脚步却一刻都未曾停下。
这是一支在传承弘扬中扬帆起航的“开路先锋”
“在惊涛骇浪中,经历了许多的惊险,我们偷偷的哭过,也开心过,欢欣鼓舞过,快乐分享过……东海的台风不断袭来,海水的浪头高过我的想象,暴风雨劈头盖脸,我们坚韧不露破绽,行业竞争的残酷,这是现实的无情,铁路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艰苦奋斗、患难与共。”一首《四海为家的人》将情景诗颂推向高潮,这是对集团公司的最好礼赞,这也是集团公司艰难创业、步履维艰时的生动体现。
2010年12月30日,黄浦江畔,新生的集团公司在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二次创业”战略规划下再次改革重组,扬帆起航。
成立之初,集团公司就遭遇铁路基建市场的寒冬,如何从无资质、无市场、无资金的“三无”困难中突破,焕发新生活力,成为集团公司必须接受的严峻挑战。创业起步、提速发展、跨越赶超,中铁上海人用扎扎实实的干,换来实实在在的变,在一次次“跨栏跑”中,拼出了发展“加速度”。从创业初期的4家成员单位,到13家子分公司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艰难起步的“三无”企业,到晋级铁路、房建、公路、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四特”之列,逐步成长为主业突出、专业配套、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综合建筑企业集团。
成绩告诉我们是管理思想的解放,是市场经济的力量,是体制机制的转变,是科技创新的推动,是集团公司的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持久不竭的动力。无论是当年战火硝烟中的枪林弹雨,青藏高原上的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还是如今“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集团公司企业精神,其骨子里一脉相承的都是那种不放弃、不服输、不怕苦、创一流、争第一的顽强精神与崇高品格,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品格,新生的集团公司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在厚重的历史底蕴,强大的红色基因推动下,集团公司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参建了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等为代表的50余条国家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和40余条高速公路;建设了上海长江隧桥、柳州双拥大桥等一大批知名桥隧工程;参与100多条城市轨道施工建设,铺轨总里程占据全国的近五分之一;承建的污水厂、净水厂全国受益人口达3亿人,在祖国建设版图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基建市场,中铁上海人始终秉承初心,强力推进三级公司建设、“三项制度”改革、两级机关机构改革、亏损企业治理等重大改革举措,建立健全以区域生产经营“一体化”为中心的营销管控体系、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的现场管理体系、以集约化管理为抓手的经济管理体系、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的全面管理体系。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73项,拥有国家专利668项,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当情景诗颂即将落下帷幕,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子才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上舞台,庄重的面向党旗,举起右拳,带领全局3700多名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铮铮誓言响彻天空,久久回荡。这是集团公司百年初心的再宣示,这是集团公司接续奋斗的再出发。
“岁月如梭历风霜,苦尽甘来化春风。”一路走来,集团公司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始终把弘扬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小杨村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兰新铁路精神镌刻在火红的旗帜上,正在以强大的实力,腾飞的姿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