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天堂交响曲
——华海公司地铁盾构施工纪实
  宋美聪 李升阳
  走进苏州地铁6号线10标工地,地面一尘不染,物料堆码整齐;成型的主体结构,光洁如镜;盾构、车站分区作业,工序有条不紊;打造“智能”系统,人员显得不多;龙门吊、电瓶车、装载车、渣土车、输送泵组合的“交响乐”此起彼伏,锐耳动听……
  2021年2月7日,苏州市政工程协会召开盾构施工年会,十九届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一行,来这里观摩,对工程质量、进度快速、风险控制、文明施工给予了高度评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华海公司自2008年在苏州地铁1号线开始盾构施工以来,13年来一直在苏杭的富美水乡奋勇掘进,通过“三优”,“交响曲”凯歌阵阵。
  说起“天堂凯歌”,华海公司副总经理吴锋颇有情结:“华海公司不仅在当前施工的苏州6号线10标、S1线3标项目塑形创誉,成效显著;而且曾在苏州地铁1号线创造了掘进最高日进度、月产值的‘苏州速度’,在4号线打造了2.8公里“太湖第一穿”的华海品牌;在杭州7号线疫情影响3个月、他方接受井滞后2个半月及富含沼气、软土地质、曲线纵坡的不利条件下,创造了186天完成盾构施工5335.45米的‘杭州速度’,获得业主2019年盾构施工A评级、信誉评价第一名、掘进奖励达124万元的佳绩。”
  管理优化,高音“定调”
  标杆的风采,源自于管理优化的“金如意”。
  6号线起于新区火车站,止于工业园区新庆路站,全长36.12公里,设31座地下站,为西北、东南方向对角线,连接高新区、古城区和工业园区。10标段合同额9.6亿元,工期1673日历天。
  “面对项目规模大、施工任务重、地质条件差、难度系数高,工期压力大的局面,实施盾构、车站一体化施工,施工组织管理尤为重要。”项目经理尹金秋说:“经理部为此实施了管理模式、交通疏解、风险防控的三大优化”。
  盾构作业经理闫进虎,作为盾构班“大班长”,根据责任定位,每天从早到晚奔波在现场,指导掘进作业,盯控管片安装,协调出土外运,安排设备维保,保障材料后勤,从盾构始发到抵达洞门866米,用时35天,创造了华东地区软土掘进记录,成为全线第一个贯通的区间,比工期节点提前两个月,经理部收到业主的贺电嘉奖。盾构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部长孙会雅,带领4名技术人员,轮班24小时定点监测,常常吃睡在现场,既保证了盾构作业的精准平稳、安全掘进,又节省成本70万元。
  项目书记周杰谈到“大班组模式”时说:“通过责任定位的收放,既便于项目集中精力抓难点、管重点、控要点,便于各班组按规范组织施工,调节人力,维保设备;又避免了材料浪费和机械窝工,提升了工效,降低了成本,保障了工人工资的足额发放。这一管理优化的新模式,已在全局推广应用”。
  优化交通疏解施组方案,既满足城市功能运转,又利于工程建设。经理部在做好防尘减噪、常规环保的同时,经过优劣的反复必选,并积极与交警部门协调,在中新大道东站交通疏解组织中,利用污水管线产权单位开挖清障的机会,以深基坑开挖的风险性和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为由,将钟南街围护结构地墙分西半幅与东半幅二次施工的原方案,变更为临时封路一次施工,减少设备的两次进出场,加快工期3个月。
  优化洞门端头风险控制。苏州水乡为软土地质,粉质粘土与承压水成为盾构机始发、到达的最大危险源,而盾构机需要在三个区间进行6次始发、6次到达。为确保洞门处安全防控,项目部先从承压水的降水优化入手,设置了水位自动监测预警系统、ATS电源水泵,实施智能控制,确保洞门端头的水压稳定,防止出现渗漏造成洞门地层沉陷;再在加固段的土体稳定着力,用于坍塌风险防控使用的膨润土、CMC、纯碱由项目部统一采供,达不到设计要求参数进行处罚,以确保地基固土质量。同时,优化井位布置,保证盾构端头井避开盾构始发、到达空间范围;将承压井的封闭时机安排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盾构端头范围保留至盾构隧道贯通,锁定了安全防范的阀门。
  布局优选,高效“演奏”
  项目的效益,靠的是布局优选的“金汤勺”。
  “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头,既要在工期、安全、质量上塑形创誉,用品牌争面子,又要在精细管理、提质增效上锱铢必较,谋利润厚里子。”吴锋谈起布局优选的“效益经”很是兴奋:6号线10标项目是降点报价得来的,面对责任成本压力,必须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在布局优选、施组优化、少投入多产出上做文章,用金汤勺让颗粒归仓”。
  项目的前期策划,布局优选最为关键。经理部在选择盾构机及配套设备时,依据合同要求、现场环境、施组设计、工艺流程,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必选。首先针对体量大、工期紧的压力,选择了中铁装备直径6830毫米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并将原合同要求常规45吨施工能力的工筹设备,调整为60吨的大功率。从表面上看,一次性投入龙门吊、电瓶车组,增加费用50万元;而实际上算,盾构掘进一环管片出土56方,一列三节拖斗的电瓶车,一趟拉不完,第二趟又量少,浪费严重;加大设备功率,变两趟为满负荷的一趟,提高工效一倍,既加快工期,又节约管理费用。
  盾构施工进度,是整个项目获得社会塑形创誉与企业提质增效“两个效益”最大化的牛鼻子。项目部将业内常用的“超换奖”进行优化,一是按岗位责任确定系数实施普奖,包括送餐到工地的大厨,以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提升作业流程的整体工效;用周杰的话说:“饭菜里也有生产力”。二是激励实施“跨越式”,以单班4环为基数,5至9环,每一环奖励40元;从10环开始,跨越翻倍至80元,由此鼓励创高产。三是优化奖励发放方式,实施当日结算,第二天早上由跟班技术主管,用现金发放到人头,提升了现场管控人员的权威性:“咱们发的是钱,得到的是令行禁止的执行力”。四是奖励与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安全防范挂钩,实施隐患苗头一票否决。
  谈起优化超换奖,尹金秋说:“项目虽拿出了70多万元作为奖励基金,作业人员平均月奖在4000多元,但算大账,得到的却是社会、企业两个效益的最大化。不仅项目成为全线掘进速度最快、文明施工最好、工程质量最优、安全生产最稳的标杆,全市学习的榜样,扩大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且工人增加了收入,增强了责任感和成就感,提升了盾构施工的生产力。同时,项目由工期紧变为可提前一年完成全部施工任务,仅管理费一项的节省,就不止70万元。前期精心策划,过程布局优选,真是一把提质增效的金汤勺”。
  科研优先,高歌“旋律”
  品牌的塑造,得益于科研优先的“金刚钻”。
  天堂小桥、流水、园林的秀美水乡,给人们生活带来惬意,却给盾构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盾构机在3个区间穿越,其软土地质既易发生掌子面失稳、流砂、管涌和沉降现象,又会造成盾构机行进姿态的偏移、管片安装的错台、成洞的渗漏水,成为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最大难题。项目经理部成立科技攻关组,针对软土地质,因地制宜,先后进行了“推进速度、姿态纠偏、注浆控制、管片螺栓复紧、缺陷处理、抗裂防渗”六大工艺技术的科研创新。
  盾构首发的苏胜路站,是地下三层三跨与5号线的换乘站,且上有220千伏的高压线,攻关组研发了超低空地连墙成槽技术,将成槽设备的金泰SG70改造为净高12米,并使用240吨履带吊,解决了高压线下起重性能与起重高度双重限制的难题。同时,研发了轨顶风道先做法工艺,先做底板,最做轨顶风道,最后做中板,既满足风道施工后盾构施工的净空要求,又加快了工期。
  针对盾构机在区间松散的粉砂土层推进时,其地质易在承压水的作用下稳定性极差,不仅使大刀盘所受扭矩及推力大大增加,而且易造成机头偏斜、移位和土体的沉降;攻关组通过反复试验,经过多组数据的比选,实施“双管齐下”,配置2台膨润土泵,通过单独管路在刀盘前部向壳体外注入膨润土,以改良土体减少盾壳的摩阻力;确定盾构推进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0毫米内,将减缓推进与连续均衡有机结合,以达到降低刀盘扭矩和盾构推力的最佳效果。
  同时,在作业现场设置盾构云平台系统,对掘进的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并与手机APP联通,通过“掌上”了解施工实时状态,既为现场管控的技术人员提供数据支持,随时掌握正在掘进中盾构机的位置和姿态,及时找出偏差数值后调整盾构机千斤顶的模式,进行纠偏,使盾构机与设计轴线一致。
  “质量创优,光有技术措施还不够。”尹金秋说:“这里,注浆控稳是关键,就必须保证砂浆的及时供应。我们选择全市产能最强、专做地铁砂浆且离工地仅11公里的砂浆供应商,派专人盯控在砂浆搅拌站,通过云平台系统的掌上数据,按注浆需求保障供给。搅拌站一天为一个工地送了22车砂浆,这在当地并不多见,也才有了优质高产的中铁速度。2021年,是项目部盾构提前完工期的决战年,我们正为创造新的中铁速度,进行全面冲刺。”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