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话清明
  杨明
  还有几日便到清明。记忆中的清明总是阴雨绵绵,正如贺铸的《青玉案》中描写那般,“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但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哀愁,也正是这雨衬托了清明。
  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怀念已逝故人的忧伤。在传统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此后,清明扫墓祭祖便成了百姓人家绵延不断的风俗传统。
  清明同样也是一个轻盈明朗、怡然自得的日子。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此时人们因利趁便,扫墓之余携一家老少在山头野间游乐一番,再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让人心旷神怡。也有人特意于清明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严冬中的郁结心胸,有人称之为踏青或者寻春。还有的人跑到田野间头、公园溪水旁放一放风筝,把烦恼和哀愁写在风筝上,在它飞至高空时拉线剪断,以此来放松心情。
  缅怀故人、慎终追远,清明是意蕴深厚而含混;放歌踏青、追逐春天,清明是爽朗轻盈而透薄,其实,无论是祭祖、踏春还是放风筝,清明体现的始终都是人们骨子里的浓浓故乡情。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