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为军运“冲刺“
——写在武汉地铁5号线一标主体结构完成之际
  吴凯文 王军委
  10月18日至27日,世界的目光将聚焦在美丽的江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现役军人将同台竞技。这是我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事赛事,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
  在军运会倒计时跨入60天大关之际,由市政公司承建的军运会关键节点工程——武汉地铁5号线一标佳音频传。8月14日、16日,武汉地铁5号线一标最后一座高架车站、最后一片简支梁先后完成封顶和浇筑,主体结构施工任务圆满结束,为军运会顺利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欣喜之余,一路走来的重重险阻也依然历历在目。
  指尖起舞:争分夺秒刷新“武汉速度”
  200天能改变什么?可以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架起一座桥梁、建起一座高楼,做加法可以创造无限可能。对于武汉地铁5号线一标而言,200天却是减法。
  “为确保军运会顺利举办,武汉地铁集团将关门工期从2020年提前到军运会前,整整压缩了200多天。”回忆起接到命令的那一刻,项目经理郑田杨仍心有余悸。不仅如此,由于项目施工区域处于闹市区主干道,征地拆迁任务巨大,涉及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涵盖三个街道四个村近10万平米征拆区域,以及污水、雨水、自来水、110KV及220KV超高压线、电信光纤等管线改迁,直到2018年7月份才具备主体打围条件。
  实际工期仅一年,要完成7.8千米高架区间、4座高架车站、1座附属用房的建设任务,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困难并没有吓倒这群中铁人,他们在公司层面成立了军运会保节点领导小组,由公司副总经理徐士明挂帅坐镇,围绕业主下达的12个军运会关键节点工期进行了再细化、再分解,将项目划分为四个生产工区,下达了20余个节点目标。
  效率是创造“加速度”的关键,项目部通过“三大创新”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针对支架周转工作,项目部引进了满堂盘扣支架整体平移技术,每跨支架通过平移可节约工期10天,大幅提高了支架的周转效率。针对钢管贝雷梁支架拆除工作,项目部采用了电动葫芦整体下落技术,降低了贝雷片拆除时横拉的安全风险,支架拆除效率大大提高,单跨钢管立柱周转时间提前2天,有效减少了周转材料投入。针对钢膜滑移难题,项目部梁体侧模创新设计为可纵横滑动的钢模体系,无需吊放便可从一跨滑移至下一跨,不仅降低了模板吊装的安全风险,还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每跨钢模滑移相比吊装节约了2天时间。
  千人会战、百械轰鸣,一部部施工“交响曲”在武汉地铁5号线一标的工地上奏响。高峰时期,他们同时开辟了2个车站主体结构、6座连续梁、14跨现浇简支梁同时施工的工作面,创造了连续三个月平均3天浇筑完成2片简支梁,连续8个月月均产值超过4000万元的“武汉速度”。
  攻坚克难:让“拦路虎”变“纸老虎”
  “只要团结一致,再厉害的‘拦路虎’都是‘纸老虎’!”徐士明总是这样对项目员工说。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首条“拦路虎”就是跨三环线连续梁小半径曲线挂篮施工。“跨三环线连续梁施工可以说是一场‘极限挑战’,350米的小曲线半径达到了地铁设计半径的极限,且主跨上跨青菱河、边跨上跨三环线高架,同时处于220KV超高压线路下方,施工风险巨大,任何疏忽结果都是毁灭性的。”想起跨三环线连续梁施工,郑田杨依然直冒冷汗。
  调准靶向精准出击。项目部通过采取全兜底防护、24小时领导带班、安全技术全程旁站、远程视频监控等措施,做到360度无死角防控。同时,项目部创新设计挂篮行走体系,通过采用BIM建模技术,模拟各施工工况,为施工提供可视化三维施工模型,并采用应力、应变双向控制方式,攻克了小曲线连续梁施工线性控制难题。经过180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2018年11月15日凌晨三点,静谧的青菱河上突然欢呼雀跃,跨三环线连续梁挂篮施工大战告捷,提前45天实现合龙目标。
  难题接踵而至,项目部遇到的另一“拦路虎”是强发育岩溶地质。标段内青江区间岩溶见洞率高达75%,其中已探明最大溶洞高度27米,相当于10层楼高。2017年5月和2018年4月相关区域先后发生地下岩溶塌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想着现场随时可能坍塌,根本没法睡觉。”青江区间打桩时,郑田杨把办公室搬到了现场,整日整夜一待就是好几天,由于工作劳累嗓子沙哑话都说不出来。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编制了安全专项方案,在岩溶区超前地质钻孔,摸清岩溶发育情况,采用“一桩一钻”办法实现桩位勘察全覆盖。同时,为防止突发岩溶地面塌陷,通过安全预警观测系统全天候预警,并通过设置钢格栅、铁丝网,保证了人员安全。
  2019年2月15日,青江区间桩基施工全部完成,郑田杨却大病一场,同事们都调侃他“生病还能挑时间”。
  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打造“工艺”品质
  “大干时我们工地平均每天需用300余吨钢筋,批量生产的构件千余件,送检率100%、合格率100%,几乎达到工艺品级。”谈到项目生产的钢筋成品,项目副经理杨晓磊十分得意。
  究其原因,在于项目部建成武汉地区最大规模的钢筋集中加工中心,引入全国建筑行业最先进的数控机床钢筋加工集成系统,将工棚升级成工厂,对钢筋进行精准化切割和定型,不仅效率提升超过10倍,还让地铁工程也能够在严苛的质量标准下“跳起国标舞”。技术工人只需要在机器人上输入钢筋弯曲度和件数等数据,机器人就自动拉动盘条,不仅能将钢筋拉直,而且还能将钢筋加工成棱角分明的钢构件,每一个钢构件大小均保持一致,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在建筑的“筋”上花心思,项目部更在建筑的“骨”上下功夫,打造了“内实外美”的品质桥墩。从首个桥墩试块开始,项目部就对桥墩浇筑进行精心雕琢,整个浇筑严格按30厘米厚度分层,由下到上一次性浇筑完成。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每个振捣点控制在25秒,防止漏振、过振现象,保证“内实”。
  桥墩养护则采用塑料薄膜对桥墩外侧进行包裹,在桥墩顶部设置自动喷淋系统,每10钟喷洒一次,给桥墩“洗澡”,保证其湿度,持续14天后桥墩定型,此时的桥墩垂直度能控制在1%以内,无错台现象出现,尺寸和高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实现了“外美”的效果。
  花香蝶自来。2018年3月19日,武汉地铁集团将武汉地铁5号线一标作为展示武汉地铁施工质量水平的“样板工程”,邀请政府相关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到现场观摩。半个月不到,湖北卫视、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等10余家湖北省主流媒体来到武汉地铁5号线一标,集中观摩采访报道了项目部工厂化作业等“品质”施工的先进做法。
  风雨之后见彩虹。项目部不仅如期完成所有军运会关键节点目标,还将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集团公司2018年以来连续2次“项目夺金牌”劳动竞赛小组第一名等荣誉揽入囊中,企业品牌不断擦亮。凭借卓越的施工品质和超群的施工实力,市政公司再次扩大在武汉地铁施工的“朋友圈”,成功承揽武汉地铁11号线张家湾停车场工程,单体规模近18亿元,刷新了集团公司承建地铁项目规模的记录。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