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明天会更好
——北方公司破困求生记
  本报记者张笑铭通讯员裴宏飞
  破冰之旅,如何开启?
  重组企业,往往千疮百孔。每前进一步,都如履薄冰。破冰之旅,如何开启?
  人,始终是改革的难点、重点和焦点。围绕重组中“人”的要素,北方公司党委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据北方公司党委书记曹军介绍,重组之初,北方公司职工有1500人。一部分是退伍兵转业,一部分是厂办大集体职工。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公司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的“三高”人才匮乏、技能人员老龄化、人才学历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
  企业要发展,这批人员该何去何从?
  “刚开始那会儿,内退改革还有点不顺利。第一次职代会代表团团长会议并没有通过,因为待遇有点儿低,测算也有些问题。后来我就想,一定要从细节上把‘功课’做足了,让员工挑不出“毛病”来,把问题依法依规地解决掉。”
  2017年10月,经过数次调研、论证、上会、修订之后,北方公司新的内退办法——《职工内部退养管理办法》出台了。
  办法出台之后,表面上看起来貌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这其中还有一些小的插曲。
  比如,有的员工看到办法之后,就很想内退,尤其劳务站的那批人员。因为他们目前的工资没有内退工资高,所以内退愿望很强烈。有的员工虽然符合条件,心里却极其不情愿内退;还有一些项目副经理,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假如上班的话,就可以多挣一些。一旦退了,到手的“真金白银”明显减少。动了这部分人的“奶酪”,岂能心甘情愿地退出?
  “啊!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提起“内退”,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晓强的话根本停不下来。
  据他回忆,有一回劳务站一个员工找到他,一进办公室,就大声嚷嚷:“我完全符合内退条件,为啥不给我退?”
  王晓强耐心解释:“内退要求的是在岗员工。你这都多少年不工作了,要是给你都办了,劳务站那几百号人不来找我算账?”
  来访人员极力辩解,压根不提自己不上班的事儿,反过来说企业不给他安排工作。一番争论之后,双方都急了。此时,王晓强转而一想,对方“硬”的时候,自己就要“软”一些,瞬间抓住了对方的思想。于是,转身给他点了一根烟。
  □
  看着来访人员一脸“委屈”的样子,王晓强会心一笑,继续耐心疏导。
  “咱俩有仇吗?”“没有”“咱俩有怨吗?”“也没有”“我认识你吗?”“不认识”。
  “大哥,我也不认识你啊!咋看你这衣着打扮都不像一般人,你争那两三千块钱干啥?让大家歧视你不?”
  两人你来我往,竟然越聊越投机,最后还彼此留了电话号码。临走时,对方还不忘捎上一句:“老弟,我的号码你留好了,今后有啥难处,找我!”
  ……
  当然,“内退”所产生的阻力不仅来自于普通员工,很多情况下,还来自于基层领导。
  这部分人大多是“老江湖”,内心深处其实也极不情愿内退。因为对他们来说,在基层做党政正职,挣的比内退工资要高得多,更何况,在企业干了一辈子,临退休了,还把自己的干部身份给“整没了”,怎能心甘情愿地退出?更加糟糕的是,如果连一个单位的领导都带头“搅局”,不配合改革,谈何让广大员工去理解政策、配合政策,进而执行政策?
  打蛇打七寸。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北方公司党委打出了组合拳。
  第一步让书记们带头学习文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书记本人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企业的立场思考问题,感同身受地理解企业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处。
  第二步让其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说白了,就是让书记们知晓,其实内退工资也不低,也都是经过科学算法计算出来的,即使退休了,也是这个标准。
  第三步让他们自己进行反思。这么多年过去了,究竟为企业做了多少贡献?人心都是肉长的,马上就要退休了,还揪着个人这点事儿为企业“添阻”,还能否站好“最后一班岗”?如此一来,书记们的心结解开了,再让他们现身说法,调头去做大伙的工作。剩下的问题自然顺理成章、迎刃而解了。
  “内退办法实行一年多,目前已完成了160人左右的内退。光报名的员工就有180多人,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直接就去掉了,企业基本实现了平稳过度。”
  如果说,内退瞄准的是北方公司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问题,那么“全体起立”意味着北方公司党委向“转作风”和“提效率”两大顽疾发起了冲锋。
  何谓全体起立?全体起立——就是搬掉职务上的“铁交椅”,重新竞聘,竞争上岗,真正让干部“能上能下”。
  其实,早在2017年初北方公司就组织过一次后备干部选拔考试。然而,当时的结果并不理想,报名者寥寥。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竞聘就是“按萝卜挖坑”,干部从来不是考出来的,是找人、找关系找出来的,甚至是靠送礼送出来的。
  王晓强清晰记得,有一次下班回家,恰好路过一个桥洞,突然被一迎面而来的彪形大汉截住。此人口叼香烟,颈挂“大金链子”。很显然,来者不善。
  “你叫王晓强啊?”“是啊,我就叫王晓强。”
  “你是新任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正是。”
  “我有个哥们,你们单位的,工作没给安排好,你几个意思啊?”
  此言一出,王晓强判定此人乃“社会人”。对方却不依不饶,继续发难。
  “你知道我是谁不?”“我不知道你是谁,我也不想知道你是谁,我就是一个打工的!”
  “你家不刚生了个小孩吗?“是。”
  “哪天孩子丢了咋整啊?”“孩子丢了,我再生一个。你痛快点,有事说事儿!”
  ……
  “也没多大事。我有个弟弟在你们单位上班。你给他调个岗,给他加点工资,他报告都打了,说是就卡你这儿啦。”
  “为什么卡在我这?大兄弟!就是因为他不符合条件啊!直接提干部,那能行吗?绝对不行!”
  ……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由于观念问题,第一次竞聘并没有带来实际性的变化。转眼到了2017年11月,北方公司党委握紧拳头,再次发力,要求机关员工“全体起立”。经过面试、答辩两轮考核之后,评委当场拍板、表决。其中12人被提职,2人降职使用,部分在基层项目表现优秀的员工被提拔到机关业务部门中来。
  “以前经常有人来办公室找我。觉得自己干了这么多年,是时候提拔提拔了。但通过‘全体起立’这个事儿,就是要用事实告诉大家,根本不需要走什么旁门左道,只要好好干,只要干出成绩来,照样能提拔!”曹军干脆利落。(未完待续)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