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开创集团公司营销工作新局面
□集团公司副总理张立新
  2017年,企业经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亮点纷呈。全年新签合同额达到502亿元,迈上了500亿元的台阶。在新型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集团公司的经营链条不断拉长,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铁路信用评价占据绝对优势并创历史最好成绩;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企业业绩等其它经营要素建设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家都普遍认识到了区域经营、立体经营等举措在企业经营能力提升中的重要性,也为继续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转化营销理念与思维,树立与时俱进新思路
  (一)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没有价值的理念
  把质与量、规模与效益对立起来的观念根深蒂固,也由来已久。我们有些同志只看到创效率的可贵,却看不到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基数,再高的创效率也没有多大价值;只看到规模扩张会摊薄企业的管理资源,却看不到规模扩张同时会摊薄成本并且会拉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历史的经验表明,规模从来都不是企业效益下滑、安全质量事故频发的内在原因,恰恰相反,企业效益提升和管理进步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规模发展的拉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建筑业企业,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就没有队伍稳定,就没有发展质量,就没有地位,就没有话语权,企业也就没有真正的价值。因此,要自觉与对立看待质与量的思想观念划清界线,真正树立新发展理念,在重视发展质量的同时,丝毫不减弱对发展规模的重视。
  (二)企业发展质量取决于市场经营质量的理念
  我们要的是有质的数量。如果我们承揽的项目都是最低报价中标的亏损项目,投资的项目都是条件苛刻、风险大且融资成本高的项目,“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拍死苍蝇也是肉”,那就谈不上企业还有什么高质量发展。我们为什么有时会对经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投资经营的快速发展心存顾虑?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经营质量不高!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不是要不要规模,而是如何提高经营质量、如何千方百计承揽更多的高质量承包项目和投资项目。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迎难而上,坚持优选、精选项目,确保揽到更多的优质项目,切实当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三)依靠科学的体制机制和专业的组织建设提升经营能力的理念
  作为一个母子公司高度同质化的企业集团,首先是必须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职能分工,有效解决职能重叠、资源浪费、内部竞争的问题。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真正更新理念,深刻领会“集团公司重在市场经营、工程公司重在生产组织”以及“集团公司主体经营、工程公司辅助经营”职能分工的科学性,在有关问题上全面凝聚共识。其次,市场经营必须贴近市场、扎根市场,并且它是有别于生产管理的一门专业,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去办。近年来,我们提出大力加强区域经营机构建设、全面实施区域经营的举措,是由经营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要求。在区域市场有常设经营机构不一定能揽上任务,没有常设经营机构铁定揽不上任务;专业发展不一定能提高能力,不坚持专业发展铁定提高不了能力。
   二、深化营销体制与机制改革,构建立体式营销体系
  (一)把握核心要义,准确理解立体经营的深刻内涵
  立体经营就是各种经营模式要立体组合、有效深化。要全面贯彻“白猫黑猫,能承揽到高质量任务、有效拓展市场的猫就是好猫”的理念,大胆采用各种新模式,不仅要把市场上各种有效的经营模式拿来为我所用,而且要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创新模式;要克服经营模式“单打一”的老套路,创新思路,创新产品,“讲好故事”,把标段承包、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PPP、BOT、BT等各种模式立体组合起来,实现市场份额最大化的目标。
  立体经营就是各级各部门各板块各单位经营要立体推进、分进合击。我们二级单位必须找准自己在立体经营中的位置,根据职责分工,既主动作为,又顾全大局,把自身应该履行的经营职责全面履行到位,真正做到混合经营、联动经营,充分占领市场。立体经营不仅是各种市场经营模式的综合运用,也不仅是各板块各单位的相互借力、协同经营,更重要的是企业财务系统、金融系统必须深度融入、直接参与市场经营。在投融资经营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的财力以及投融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级财务部门和各金融单位、类金融单位必须迎应市场要求,全面动员,内挖潜力,外扩渠道,认真做好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大文章,在严控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财务风险的前提下,为企业搏击投融资经营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二)聚焦关键梗阻,破解立体经营中的突出矛盾
  1.要在产融结合上要集思广益,狠下功夫、下狠功夫。一是要全力推进融资渠道创新。要强化内部金融、类金融单位服务主业的能力,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对外融资的积极性;要多措并举,与各潜在投资商、投资机构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大力推进股权融资、基金融资、债券融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各种融资方式,广辟融资渠道。二是要千方百计降低融资成本。要与各金融、投资机构进行深入沟通,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优惠贷款政策和自贸区等特定区域的金融优惠政策,实现融资成本不断下降;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资信管理,提高企业信用、债券评级,为顺利融资和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创造条件。
  2.聚焦产业发展,破解市场融入度不高、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延展不快等问题。一是要全面融入市场。建筑业市场空间无限,各单位要认真研究新形势、新政策、新市场、新产品,积极响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以及“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等新型城镇化建设号召,全面抢抓市场机遇,真正做到凡土木建筑和与土木建筑密切相关的领域无不全面融入。二是要全面加强各产业间的融通合作。产业融合不是各产业间的机械式叠加,而是要通过融合产生“1加1大于2”的效果。要建立各业务板块、各个专业单位之间的融通合作机制,通过产业间的深度融合来创新市场领域,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营资源共享,“一次投资、多个产业受益”,“一次经营、多个单位和专业共同发展”。
  三、强化市场化营销能力建设,形成可持续营销势头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资质增项升级
  企业的资质和等级是企业的“金名片”,是竞标活动的“入场券”,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在新的形势下,要充分认识资质对企业的重要性,理解国家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引导方向,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合理增加市场竞争主体,充分发挥企业资质等级优势和专业优势,为企业经营提供坚强保证,实现企业质的飞跃。
  资质申报相关部门人员按分工各自收集相关资料,对应标准认真组卷。目前建设部运用核查手段,强化对资质条件及市场行为的监督。作为申报企业,沟通工作应贯穿资质申报全过程。积极与资质受理部门和项目核查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及时了解信息,掌握审核情况和动向,对不利消息要有补救措施,及时应对,防范风险。
  (二)践行“现场保市场”理念,强化工程项目管控
  一是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坚持“零事故”理念,加强对企业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转情况的检查拓展和深化,坚决杜绝各类安全质量事故,为经营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大力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积极实施精品工程战略,通过优质工程创建,提高企业市场信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推进文明标化管理。要进一步细化文明标化管理目标和工作内容,形成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程序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努力实现施工现场文明标准化,为经营工作提供良好的展示窗口。三是规范经营行为和信用管理。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落实责任,精心安排,认真部署,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切实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防范经营违法违规的政策风险。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为经营工作提供良好的信用平台。
  (三)加强经营队伍建设,培养优秀骨干人才
  一要狠抓队伍建设。充实补强经营力量,创新人才选拔方式,畅通经营人才发展渠道,形成吸引、用好、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快子(分)公司经营负责人、区域经营指挥部负责人、一级建造师(项目经理)等经营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工程造价、项目管理、国际商务等高级复合型优秀骨干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二要提高投标水平。要重视每一次投标过程,熟练掌握投标方法,充分理解招标文件,认真分析业主要求,不断总结投标经验,坚决杜绝低级错误的发生,提高中标率。同时,加强市场规律和经营理论研究,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营理念,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777号 电话:021-80277881 传真:021-80277881 邮编:201906
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1-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11808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